- 净天鹤旗
jìng tiān hè qí
为宋代战旗名称
- 汉军八旗
hàn jūn bā qí
清 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原指 满洲 入关前已投降 满洲 或被俘从事兵役的 辽东 汉 人及其子孙。 努尔哈赤 建立八旗之初,将所有户口不分种族都编入,所以在一旗内有 满 、 汉 、 蒙古 等族人。 天聪 五年(公元1631年)将各旗的 汉 人拨出,另编一旗,定名 汉 军。 崇德 二年(公元1637年) 皇太极 就降附的 汉 人组成 汉 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为 汉 军八旗,与 满洲 八旗、 蒙古 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
- 八旗制度
bā qí zhì dù
清 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明 万历 二十九年(1601年), 努尔哈赤 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黄、白、红、蓝四旗, 万历 四十三年(1615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所有满族成员均分别编入某一旗,世代不变。每旗(满语为“固山”)辖五参领(“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皇太极 时又将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这种生产、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生产职能逐渐缩小,军事、行政职能日益突出,发展成为单纯的统治人民的工具。 清 亡后,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
- 八旗子弟
bā qí zi dì
清 旗人子弟。
- 八旗兵
bā qí bīng
清 代兵制。
- 党旗
dǎng qí
作为政党象征的旗帜
- 坐纛旗儿
zuò dào qí ér
指主帅。喻主事人。
- 风信旗
fēng xìn qí
指示风向的旗子。
- 五方旗
wǔ fāng qí
古代用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旗帜。 常用于军中,相传为 黄帝 所设。
- 五旗
wǔ qí
五色旗帜。
- 黄鸟之旗
huáng niǎo zhī qí
赤色的军旗。
- 揭竿为旗
jiē gān wéi qí
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 下五旗
xià wǔ qí
清 代兵制。
- 下半旗
xià bàn qí
指国旗从杆顶降到离顶端占全杆1/3处,是一种举国哀悼的礼节
- 上三旗
shàng sān qí
清 顺治 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合称“满洲八旗”。
- 五丈旗
wǔ zhàng qí
1.杆高五丈的旗。 2.借指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