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牓
qí bǎng
见“ 旗榜 ”。
- 重兴旗鼓
chóng xīng qí gǔ
犹言重整旗鼓。
- 正正之旗
zhèng zhèng zhī qí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 旗扁银两
qí biǎn yín liǎng
清 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
- 搴旗斩馘
qiān qí zhǎn guó
搴:拔;馘:首。拔取敌方旗帜,斩获敌人首级。比喻勇猛善战。
- 旗号
qí hào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
- 三面红旗
sān miàn hóng qí
一九五八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合称三面红旗。
- 鼓馁旗靡
gǔ něi qí mí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 搴旗虏将
qiān qí lǔ jiàng
搴:拔取;虏:俘获。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 蚩尤旗
chī yóu qí
1.彗星名。 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吕氏春秋·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晋书·天文志中》:“﹝妖星﹞六曰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丙午丁未》:“ 武帝 元光 元年为丁未,长星见,蚩尤旗亘天。”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二:“但明大理星,何畏蚩尤旗。” 2.相传 蚩尤 冢所出的赤气。《史记·五帝本纪》“遂禽杀 蚩尤 ”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皇览》曰:‘ 蚩尤 冢在 东平郡 寿张县 闞乡 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絳帛,民名为 蚩尤 旗。’” 3.画有 蚩尤 形象的旗。《云笈七籤》卷一百:“帝令画 蚩尤 之形於旗上,以厌邪魅,名 蚩尤 旗。”
- 认旗
rèn qí
1.谓行军时主将所有的作为表识的旗帜。旗上有不同的标记,以便士兵辨认。《通典·兵二》:“认旗远看难辨,即每营各别画禽兽自为标记。”《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李绍荣 识其旗” 元 胡三省 注曰:“凡行军,主将各有旗以为表识,今谓之‘认旗’。”《三国演义》第二八回:“ 关公 活捉执认旗的小卒过来,问取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注:“认旗,就是认军旗,旗上有将领的官号或姓名。”《新民晚报》 2.5:“他那座驾船上插着面认旗,旗上绣了个大大的‘郭’字。红旗帮首领姓 张 名 保仔 ,他那认旗上绣个‘张’字。”
- 旌旗蔽天
jīng qí bì tiān
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 二十四旗
èr shí sì qí
清 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 蒙族 和 汉族 军队,分别编为 蒙古军 八旗和 汉军 八旗,与原有 满族 八旗,共为“二十四旗”。
- 扯顺风旗
chě shùn fēng qí
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
- 旗开得胜
qí kāi dé shèng
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 内三旗
nèi sān qí
即内务府属镶黄旗包衣、正黄旗包衣、正白旗包衣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