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旃檀瑞像
zhān tán ruì xiàng
檀香木刻的 释迦牟尼 像。《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天监 ﹞十八年,復遣使送 天竺 旃檀瑞像、婆罗树叶。”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释氏 有旃檀瑞像者,见於内典。谓 释氏 在世时説法於 忉利天 ,而 优填王 思慕不已,请 大目犍连 运神力於他方取旃檀木,摄匠手登天,视其相好,归而刻焉。 释氏 者身长丈六尺,紫金色,人閒世絶不可拟。独他方有旃檀木者能比方故也。瑞像则八尺而已,盖减师之半。”亦称“ 旃檀佛像 ”。《元史·世祖纪十二》:“幸 大圣寿万安寺 ,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 震均 《天咫偶闻》卷一:“ 旃檀寺 本名 宏仁 ,以旃檀佛像所在,俗呼为 旃檀 云…… 庚子 之乱,寺毁,像不知所在。”
- 旃廗
zhān dài
毡帐。
- 白旃檀
bái zhān tán
即白檀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 唐 白居易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既无白旃檀,何以除热恼?” 唐 寒山 《诗》之九七:“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旃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檀香》:“白旃檀,气味辛温,无毒。”参见“ 白檀 ”。
- 广夏细旃
guǎng xià xì zhān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条件优越。
- 旃荼罗
zhān tú luó
梵语。义译严炽恶业。古 印度 种姓制度下社会地位最卑微的受压迫最深的阶层。 晋 法显 《佛国记》:“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
- 牛头旃檀
niú tóu zhān tán
梵语的音义并译。即旃檀香树。以其产地之山状若牛头,故称。
- 旃常
zhān cháng
指旃与常
- 旃斾
zhān pèi
军旗。
- 旃戎
zhān róng
指军旅。
- 旃檀
zhān tán
古书上指檀香
- 鸾旃
luán zhān
即鸾旗。
- 旆旃
pèi zhān
亦作“斾旃”。泛指旗帜。
- 氎旃
dié zhān
同"?旃"。
- 迦旃邻提
jiā zhān lín tí
梵语音译。鸟名。据说此鸟身体柔软如细绵衣。《正法念处经·观天品》:“復有第一上妙之触,若身触之,犹如触於迦旃隣提。”原注:“迦旃隣提,海中鸟,触之大乐。有轮王出,此鸟则现。”亦作“ 迦真隣陀 ”。
- 乙旃
yǐ zhān
复姓。
- 徂旃
cú zhān
远征军的旌旗。唐 虞羽客 《结客少年场行》:“轻生辞凤闕,挥袂上 祁连 。陆离横寳剑,出没騖徂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