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戍
cháng shù
长期戍守。
- 屈戍
qū shù
1.即屈戌。 2.指蝴蝶扇铰。
- 守戍
shǒu shù
戍守,防守保卫。
- 南戍五岭
nán shù wǔ lǐng
南戍五岭讲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对百越地区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
- 戍备
shù bèi
戍边备 胡 。
- 卫戍部队
wèi shù bù duì
卫戍区,中国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组织。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军队长期或临时驻扎、实施警卫和守备的地区都称卫戍区。
- 关戍
guān shù
边界上的关隘、城堡。
- 戍边
shù biān
防守边境,守卫边疆
- 戍御
shù yù
防守御敌。
- 戍将
shù jiāng
戍守边境的将领。
- 卫戍区
wèi shù qū
担负首都卫戍勤务的军队组织
- 边戍
biān shù
1.戍边;守卫边疆。 《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 2.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 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 ,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 宋 曾巩 《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3.边疆;边境。《后汉书·百官志五》:“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明 孙传庭 《题犯官任錡等招繇疏》:“﹝ 任錡 ﹞多赃狼藉,众怨沸腾,欲正王章,宜投边戍。”
- 戍守边疆
shù shǒu biān jiāng
指驻守在两国交界的地方,多只军人长期驻守在国界荒凉地带的意思;褒义。
- 出戍
chū shù
到边地戍守。明 陈子龙 《上巳行》:“万里 黄龙 谁出戍,三年紫燕独归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因想此时国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妇自然也多;因作了三章《戍妇词》。”
- 戎戍
róng shù
行伍,军队。
- 戍督
shù dū
古代防守一地的军事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