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庭广众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 大有径庭
dà yǒu jìng tíng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 犁庭扫穴
lí tíng sǎo xué
庭:龙庭,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也是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 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 大相径庭
dà xiāng jìng tíng
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 洞庭湖平原
dòng tíng hú píng yuán
两湖平原的南部。在湖南省北部。由洞庭湖水系湘江等冲积而成。湖区多围湖造田形成的圩田。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淡水鱼区。
- 开庭
kāi tíng
法庭审理案件
- 谢庭兰玉
xiè tíng lán yù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 隼集陈庭
sǔn jí chén tíng
《国语·鲁语下》:“ 仲尼 在 陈 ,有隼集于 陈侯 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
- 二庭
èr tíng
1.两个王庭。 (1) 东汉 时指 南匈奴 与 北匈奴 。 东汉 建武 二十四年, 匈奴 左贤王 蒲奴 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汉 ,自立为单于, 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 匈奴 争立,日逐来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 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 咄陆 可汗建庭于 镞曷山 西,谓之北庭; 乙毗沙钵罗叶护 可汗建庭于 虽合水 北,谓之南庭。见《新唐书·突厥传下》。 唐 骆宾王 《夕次蒲类津》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2.第二家门庭。谓再嫁。《旧唐书·列女传序》:“ 共姜 之誓,不践二庭。”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逼女更夫》:“妇女不践二庭,夫在安可再嫁!”
- 犂庭扫穴
lí tíng sǎo xué
亦作“犁庭掃穴”。谓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语本《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犂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朝廷若未有深入遠討犁庭掃穴之意……則賦於民者,必有可輕之理。” 清 钱谦益 《谢象三五十寿序》:“好談兵事,往往集余邸中,相與清夜置酒,明燈促坐,扼腕奮臂,談犂庭掃穴之舉。” 柳亚子 《车中感赋》诗:“指日新都傳捷報,犁庭掃穴縛元凶。”亦省作“ 犂庭 ”。 明 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計伸犁庭威,十萬環偏厢。”《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广东琼州府》:“ 成化 間,副使 涂棐 設計犁掃,漸就編差。” 高旭 《哭张伯纯先生》诗:“犂庭夙抱感精靈,贏得他年照汗青。”
- 罽庭
jì tíng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朝廷。因使用罽幕,故称。
- 不庭
bù tíng
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 杜预 注:“下之事上皆成礼於庭中。” 杨伯峻 注:“庭,动词,朝于朝庭也。九年《传》云‘ 宋公 不王’故此云以讨不庭。此不庭为名词,义为不庭之国。”《汉书·赵充国传》:“ 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 颜师古 注:“庭,来帝庭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於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復有 文 、 武 之境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当 尧 时, 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窜之 三危 ,其遗种尚在。” 2.无道;叛逆。《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毛 传:“庭,直也。”《国语·周语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韦昭 注:“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犹不道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计,不陷於大难。”《明史·西域传一·吐鲁番》:“事干国体,不可不慎。况此贼倔强无礼,久蓄不庭之心。” 陈毅 《和郭副司令并呈朱总司令以志其亲临南线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残,为讨不庭向 江 南。” 3.不出门庭。《庄子·山木》:“ 庄周 反入,三月不庭。”一说,庭当读为“逞”。不逞,不快。见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庄子》。
- 门庭若市
mén tíng ruò shì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 黍秀宫庭
shǔ xiù gōng tíng
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以之作为感慨亡国之词。
- 过庭录
guò tíng lù
南宋范公偁(1126—1158)著。
- 掖庭
yè tíng
1.亦作“ 掖廷 ”。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汉书·杜延年传》:“时 宣帝 养於掖庭,号皇曾孙。”《后汉书·班固传上》:“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李贤 注引《汉官仪》:“婕妤以下皆居掖庭。”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元载 之败,其女 资敬寺 尼 真一 纳于掖庭。” 清 钱谦益 《继妻姚氏赠宜人制》:“追慕 原陵 ,永怀 长乐 ,访问掖庭椒房之故事,感叹 曾参 、 王骏 之坠言。” 2.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 秦 代名永巷,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为掖廷。 东汉 分为二,设掖庭令、永巷令。《后汉书·百官志三》:“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新唐书·宦者传序》:“又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嬪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