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劈华山
lì pī huà shān
形容力大无比。
- 金山力士
jīn shān lì shì
自然铜的别称。
- 力可拔山
lì kě bá shān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 劚山觅玉
zhú shān mì yù
比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 水剩山残
shuǐ shèng shān cán
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 剡山
yǎn shān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山名。
- 破山剑
pò shān jiàn
传说可破宝山的剑。
- 剑山
jiàn shān
剑山东方插花和西方插花的基本固定方法是不一样的。
- 泰山刻石
tài shān kè shí
亦称《封泰山碑》。公元前219年镌立。四面有字,其中一面为前209年所刻东行诏书及从臣姓名。原字相传为李斯手笔,工整圆健,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字体,即小篆。今石刻已毁佚。有宋拓本传世。
- 泰山石刻
tài shān shí kè
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 泰山 ,丞相 李斯 等为歌颂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后 二世 于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 李斯 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 明 安国 旧藏 北宋 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秦泰山石刻》:“ 秦 泰山 石刻, 唐 时已亡,今所传者二十九字, 二世 之文也。据 宋 人 刘跂 模搨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读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据《集古》、《金石》二録,犹存四十字。本朝 乾隆 初 碧霞元君庙 灾,则併二十九字亦亡之矣。”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封禅书》。
- 寿山石刻
shòu shān shí kè
指用寿山石为原料雕成的各种人物、动物、花果等名贵的工艺品。参见“ 寿山石 ”。
- 刺山
cì shān
旧传 甘肃 敦煌 东南一百三十里有 悬泉水 ,出 龙勒山 腹。
- 车到山前自有路
chē dào shān qián zì yǒu lù
见“ 车到山前必有路 ”。
- 车到山前必有路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
[the car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things will eventually sort themselves out]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
- 大别山
dà bié shān
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为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主峰1729米。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
- 刊山
kān shān
砍伐山上树木;摩崖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