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倚官仗势
yǐ guān zhàng shì
依仗官府的权势。
- 无官一身轻
wú guān yī shēn qīng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 官亲
guān qīn
官吏的亲戚。《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不想他一朝作了官亲,福至心灵,这几句官话儿倒误打误撞的説了个合折押韵。” 清 冯桂芬 《与李方赤太守书》:“无论大小衙门、官亲幕友、长随吏役人等,不得擅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那些甚么外甥咧、表侄咧,闻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亲。”
- 上官
shàng guān
高官;大官
- 加官进禄
jiā guān jìn lù
提升官职,增加俸禄。
- 倚官挟势
yǐ guān xié shì
倚仗官府的权势。
- 达官显宦
dá guān xiǎn huàn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 一脑门子官司
yī nǎo mén zǐ guān sī
方言。形容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 量能授官
liàng néng shòu guān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官家
guān jiā
1.指朝廷、官府 2.(按:潜是否为潸之误) 3.尊称作官的人
- 喉舌之官
hóu shé zhī guān
掌管主要机关的官吏。比喻国家的重臣。旧时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 卖官鬻爵
mài guān yù jué
鬻:卖。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 职官
zhí guān
1.犹官职。《左传·成公九年》:“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 岌 不肖,能言先将军之职官,而不能知先将军之勋业矣。” 2.各级官员的统称。《左传·定公四年》:“分 唐叔 以大路、密须之鼓、闕巩、沽洗, 怀 姓九宗,职官五正。”《新唐书·陆贽传》:“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人虽卑微,也是个职官,岂不晓得法度,干这样犯死的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上海 道批了出来,大致説控告职官,本道没有权力去移提到案。”
- 癏官
guān guān
旷废职守;不称积。宋 王安石 《陈奇太子中允致仕制》:“尔年尚强,而疾不至乎癏官。” 宋 王安石 《两府待罪表》:“内不能定国家之论,以协士民;外不能成疆埸之谋,以绥夷狄……癏官若此,即罪为宜。” 宋 司马光 《上太皇太后谢转正议大夫表》:“伏念臣自陪机政,无补圣猷,虽夙夜以自强,惟事功之匪立,每流年之是惜,加衰疾之所婴,敢以癏官,復当懋赏,是以歷陈故实,备述悃诚。”
- 赢官人
yíng guān rén
宋 时人对 岳飞 养子 岳云 的赞称。《宋史·岳云传》:“ 云 , 飞 养子。年十二,从 张宪 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
- 三官
sān guān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 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 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荀子·解蔽》:“农精於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於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於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吕氏春秋·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 高诱 注:“三官,农、工、贾也。”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汉 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史记·平準书》:“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 上林 三官铸。” 裴骃 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属官有 上林 均输、钟官、辨铜令。”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三国 时 魏国 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三国志·魏志·鲍勋传》:“詔曰:‘ 勛 指鹿作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无活分,而汝等欲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当令十鼠同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监、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 务成子 注:“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軿。”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吕氏春秋·任数》:“凡耳之闻也,藉於静;目之见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废矣。” 高诱 注:“三官,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诠言训》:“食之不寧於体,听之不合於道,视之不便於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高诱 注:“三官,三关,谓食、视、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