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官
shàng guān
高官;大官
- 量能授官
liàng néng shòu guān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喉舌之官
hóu shé zhī guān
掌管主要机关的官吏。比喻国家的重臣。旧时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 职官
zhí guān
1.犹官职。《左传·成公九年》:“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 岌 不肖,能言先将军之职官,而不能知先将军之勋业矣。” 2.各级官员的统称。《左传·定公四年》:“分 唐叔 以大路、密须之鼓、闕巩、沽洗, 怀 姓九宗,职官五正。”《新唐书·陆贽传》:“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人虽卑微,也是个职官,岂不晓得法度,干这样犯死的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上海 道批了出来,大致説控告职官,本道没有权力去移提到案。”
- 癏官
guān guān
旷废职守;不称积。宋 王安石 《陈奇太子中允致仕制》:“尔年尚强,而疾不至乎癏官。” 宋 王安石 《两府待罪表》:“内不能定国家之论,以协士民;外不能成疆埸之谋,以绥夷狄……癏官若此,即罪为宜。” 宋 司马光 《上太皇太后谢转正议大夫表》:“伏念臣自陪机政,无补圣猷,虽夙夜以自强,惟事功之匪立,每流年之是惜,加衰疾之所婴,敢以癏官,復当懋赏,是以歷陈故实,备述悃诚。”
- 三官
sān guān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 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 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荀子·解蔽》:“农精於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於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於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吕氏春秋·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 高诱 注:“三官,农、工、贾也。”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汉 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史记·平準书》:“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 上林 三官铸。” 裴骃 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属官有 上林 均输、钟官、辨铜令。”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三国 时 魏国 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三国志·魏志·鲍勋传》:“詔曰:‘ 勛 指鹿作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无活分,而汝等欲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当令十鼠同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监、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 务成子 注:“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軿。”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吕氏春秋·任数》:“凡耳之闻也,藉於静;目之见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废矣。” 高诱 注:“三官,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诠言训》:“食之不寧於体,听之不合於道,视之不便於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高诱 注:“三官,三关,谓食、视、听也。”
- 世官
shì guān
古代某官职由一族世代承袭,谓之世官。《孟子·告子下》:“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 公子遂 顓权, 三桓 始世官,天戒若曰,自此之后,将皆为乱矣。” 颜师古 注:“谓父子相继为卿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王仪同致仕表》:“虚名靡实,世官非才;年力方强,不能辞退。”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一》:“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
- 以党举官
yǐ dǎng jǔ guān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 副官
fù guān
对指挥官起助手作用的官员
- 九参官
jiǔ cān guān
唐 时三品以上的武官,一月朝参九次,故称。
- 中官
zhōng guān
1.古官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暤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云:“ 大暤 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幸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唐 贾公彦 《<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自 唐 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亦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 2.宫内、朝内之官。《国语·晋语四》:“ 胥 籍 …… 董 韩 ,寔掌近官。诸 姬 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韦昭 注:“中官,内官。”《后汉书·郎顗传》:“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 3.宦官。《汉书·高后纪》:“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 颜师古 注:“诸中官,凡阉人给事於中者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清史稿·世祖纪二》:“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 明朝 亡国,亦因委用宦寺。” 4.星位或星区名。《宋史·礼志二》:“圜丘,有司摄事,祀昊天、配帝、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众星总六百八十七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天文志》:“案《晋书天文志》,天文经星,分为三段:一为中官,一为二十八舍,一为星官……其中官之星,以北极紫宫为首,而北斗次之。”
- 苍官
cāng guān
松或柏的别称。
- 知效一官
zhì xiào yī guān
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
- 奏事官
zòu shì guān
1.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员。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 李德裕 奏: 镇州 奏事官 高迪 密陈意见二事。” 胡三省 注:“方镇遣牙职入奏事,因谓之奏事官。” 2.在朝廷接递奏章的官员。《再生缘》第七一回:“早有奏事官双手接捧本章,呈於龙案。”
- 军官
jūn guān
1.武装部队中有权力或指挥职位的人,特指有任职令的人 2.被任命为少尉或少尉以上军衔的担任武装部队领导职务的官员
- 令官
lìng guān
宴会上主持行酒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