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子祭酒
guó zǐ jì jiǔ
古代学官名。晋武帝 咸宁 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序:“ 朗陵公 何敬祖 , 咸 之从内兄,国子祭酒 王武子 , 咸 从姑之外孙也。” 唐 张说 《素盘盂铭序》:“国子祭酒 韦公 好游山水。”《红楼梦》第四回:“这 李氏 亦係 金陵 名宦之女,父名 李守中 ,曾为国子祭酒。” 清 光绪 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参见“ 祭酒 ”。
- 国子生
guó zǐ shēng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官员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官员子弟的太学生。
- 国子学
guó zǐ xué
即国子监。 《晋书·职官志》:“及 咸寧 四年, 武帝 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唐 宋 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 元 代设国子学、 蒙古 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参见“ 国子监 ”、“ 国子 ”。
- 巴子国
bā zǐ guó
古国名。
- 女子国
nǚ zǐ guó
即女国。 详“ 女国 ”。
- 国子
guó zǐ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 2.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 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 ,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 艺 字 世文 ,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国子监之讹》:“ 汉 以前,统名太学…… 晋 咸寧 间,始专名国子, 隋 又改学为监。”
- 围棋官子
wéi qí guān zǐ
围棋比赛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 土围子
tǔ wéi zǐ
1.原指用土石筑成的保护村庄、聚居地的围墙或障碍物。后亦用以借指反动势力盘踞的堡垒。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那里除了那一株并未开花的木笔花以外,只有一丛稚竹,几盆菊花,和几株栽在石砌的土围子里面的小小的焦红色的铁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旗子留下,插在南门旁边的土围子上头。”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三六年,我们住在 保安 。离 保安 四五十里的地方有个地主豪绅的土围子。那时候党中央的所在地就在 保安 ,政治影响可谓大矣,可是那个土围子里的反革命就是死不投降。”《羊城晚报》 2.24:“城市‘四清’的时候可找了麻烦……(当时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政治上吃不开了,但又不肯放弃正在失去的‘天堂’,企图建立自己的新的堡垒--如《毛选》四卷上所说的‘土围子’,便抓起业务这一‘世袭的领地’。”
- 围子
wéi zi
1.用土木、荆棘等做成的围在村庄四周的障碍物 2.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 3.围起来做遮挡用的布 4.圆圈;圈子
- 梨园子弟
lí yuán zǐ dì
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后泛指戏曲演员。
- 梨园弟子
lí yuán dì zǐ
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 花园子
huā yuán zǐ
种花的园丁。
- 园子
yuán zi
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 团黄粱子
tuán huáng liáng zǐ
江湖春点中的词语、黑话,指的是“梦”的意思。
- 年团子
nián tuán zǐ
过年吃的团子。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侄女儿﹞留在房里吃酒,捧上糯米做的年团子来,吃了两个。”
- 童子团
tóng zǐ tuán
解放前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而建立的一种少年儿童组织。也称儿童团。 茅盾 《动摇》十一:“现在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都要到 南乡 去,童子团和纠察队也全体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