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榆
jiā yú
树名。《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二年》:“车轂须用夹榆。” 胡三省 注:“《説文》:榆,白枌。所谓夹榆,乃今之田榆也,生田塍间,其皮类槐,其肉理坚细而赤,锯以为器,坚而耐久。”
- 夹杂
jiā zá
混杂;搀杂
- 夹纩
jiā kuàng
犹挟纩。 夹,通“ 綊 ”。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其( 沉氏 )《送弟就试》云:‘朝迎凤輦归青琐,夕捧鸞书入紫微。’又:‘年来望尔登金籍,同补华虫上袞衣。’较之 李唐 夹纊裁鏁之句,故《雅》《卫》悬絶矣。”参见“ 挟纊 ”。
- 夹角
jiā jiǎo
两条线或面间的角度
- 夹纻
jiā zhù
亦作“ 夹紓 ”。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故又称“脱空像”。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 目夹
mù jiā
就是意为眨巴眼,眼睛很快的开闭。
- 夹层
jiā céng
1.处于另外两层之间的层 2.双层的 3.中空的
- 夹囊
jiā náng
- 夹衖
jiā xiàng
犹夹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我连忙闪开,绕到书房后面的一条夹衖里。”
- 梵夹
fàn jiā
1.亦作“ 梵荚 ”。 亦作“ 梵筴 ”。佛书。佛书以贝叶作书,贝叶重迭,用板木夹两端,以绳穿结,故称。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王琦 汇解引 唐 杜宝 《大业杂记》:“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形似枇杷叶而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如牒然,今呼为梵夹。”《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三年》:“又於禁中设讲席,自唱经,手録梵夹。” 胡三省 注:“梵夹,贝叶经也;以板夹之,谓之梵夹。” 清 赵翼 《祥符寺》诗:“前朝留梵荚,籤轴至今縢。”自注:“寺有 宣德 中所颁全部藏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时西域取经故事》:“北 天竺 僧 天息灾 与 施护 ,各持梵筴来献,此 宋 时取经故事也。” 2.指用板夹两端以绳穿结的书籍装帧样式。 宋 王巩 《闻见近录》:“国书严奉,未有如玉牒者。祖宗以来,用金花白罗纸,金花红罗褾,黄金轴。 神宗 时,詔为黄金梵筴,以轴大难披閲也。”
- 夹紧
jiā jǐn
用卡紧的办法来固定或止动(索或绳)
- 夹疑
jiā yí
方言。怀疑;有顾虑。
- 夹谷
jiā gǔ
1.古地名。春秋 齐 地。《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 齐侯 於 夹谷 。”其故址当在今 山东省 莱芜县 夹谷峪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夹谷》。《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 齐侯 於 夹谷 。”其故址当在今 山东省 莱芜县 夹谷峪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夹谷》。 2.复姓。其先出 女真 加古部 。见《金史·金国语解》、《元史·夹谷之奇传》。 3.犹峡谷。 艾青 《旷野》诗:“昨天黄昏时还听见过的那窄长的夹谷里的流水声,此刻已停止了。”
- 逼夹
bī jiā
1.逼紧地围拢。 2.同“逼狭”。夹,通“狭”。狭窄。
- 夹幕
jiā mù
古代厅堂廊庑中悬挂的帷幕。
- 夹生
jiā shēng
食物没有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