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啓土
qǐ tǔ
1.开拓疆域。 《书·武成》:“惟先王建邦启土。”《国语·晋语四》:“继 文 之业,定 武 之功,启土安疆,於此乎在矣,君其务之。”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岂直 受降 可筑, 涉安 启土而已哉!” 2.分土;分封土地。《文选·史岑<出师颂>》:“今我将军,启土 上郡 。” 张铣 注:“启,开也。 上郡 谓 騭 所封也。” 南朝 梁 沉约 《常僧景等封侯诏》:“宜命爵启土,以奬厥劳。” 唐 元稹 《追封王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 3.破土。指建造坟墓。《明史·石天柱传》:“ 孝贞纯皇后 将葬,帝假启土为名,欲復巡幸。”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吩咐各匠启土,敬谨盛殮者。”
-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不習水土
bù xí shuǐ tǔ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 粪土不如
fèn tǔ bù rú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 灰头土脸
huī tóu tǔ liǎn
指面容污秽。
- 沼泽土
zhǎo zé tǔ
在地表积水、地下水浸润和沼泽植被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 上部有较厚泥炭层或有机质层,下部有蓝灰色或灰色的潜育层。质地黏重。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和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
- 砍土镘
kǎn tǔ màn
维吾尔族 铁制农具。用于锄地、挖土等。
- 土茯苓
tǔ fú líng
又称“光菝葜”、“仙遗粮”。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灌木。生于山坡林下,广布于 亚洲 东南部及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根状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用作工业原料;中医学上以根状茎入药,能解毒、清热利湿,主治痈肿、疔疮、关节痛、梅毒等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土茯苓》:“其根状如菝葜而圆,其大若鸭子,连缀而生……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 土坷垃
tǔ kē lā
方言。土块。
- 野土
yě tǔ
1.田野的泥土。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於下,阴为野土。” 2.荒地。 清 杜诏 《隋堤曲》:“ 吴公臺 下 雷塘 路,野土茫茫乱烟树。”农谚:“野土用火烧,来年长好苗。”
- 壅土
yōng tǔ
1.堆积的泥土 2.培土以促进作物根部发育并防止倒伏 3.指用机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引起
- 土寇
tǔ kòu
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
- 耗土
hào tǔ
瘠薄的土地。
- 土话
tǔ huà
当地使用的方言。也叫土语
- 皇天后土
huáng tiān hòu tǔ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 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