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口铁
mǎ kǒu tiě
镀锡的薄铁片
- 斗口齿
dòu kǒu chǐ
1.亦作“鬭口齿”。 以戏言相挑逗。斗,通“逗”。 2.方言。吵嘴。如:尽管泼妇还是不干不净地谩骂,谁也不同她斗口齿。
- 城垛口
chéng duǒ kǒu
见“ 城垛 ”。
- 顺口溜
shùn kǒu liū
1.民间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等,纯用口语 2.街头叫卖小贩或马戏团叫喊招揽观众的人讲的一种口头韵文
- 口风
kǒu fēng
常用书面语言,最常见于文言小说,意指语言中包含隐藏的意思。
- 驱口
qū kǒu
亦作“駈口”。 宋 元 时代 金 军、 蒙古 军在战争中俘虏的 汉 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的奴隶。《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不论 达达 、 回回 、 女真 、 汉 儿人等,如是军前虏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駈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奴婢》:“今 蒙古 、 色目 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刑律:私宰牛马,杖一百;敺死驱口,比常人减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视奴婢与马牛无异。”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 蒙古 统治者在灭 金 灭 宋 的战争中,除开攻城略地,大量屠杀以外,更掠夺人口,叫做驱口,地位和奴隶一样,所生子孙,永远世袭。”
- 有口
yǒu kǒu
敢言善辩。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 牙口
yá kǒu
指老年人牙齿的咀嚼能力。
- 口碱
kǒu jiǎn
指我国 河北 张家口 一带所产的天然碱。
- 运口
yùn kǒu
港口。
- 大口
dà kǒu
1.[big mouth]:大嘴 2.[boast]:大话 3.[adult member of a household]:户口中的成年人
- 官口
guān kǒu
没入官府充当奴隶的罪犯家口或俘虏。《魏书·李平传》:“ 平 先为尚书令 高肇 、侍御史 王显 所恨,后 显 代 平 为中尉, 平 加散骑常侍, 显 劾 平 在 冀州 隐截官口, 肇 又扶成其状,奏除 平 名。”《周书·明帝纪》:“ 元 氏子女自坐 赵贵 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周书·武帝纪上》:“﹝ 建德 元年﹞冬十月庚午,詔 江陵 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资治通鉴·陈临海王光大二年》:“甲申,詔:‘所在百工细作,悉罢之。 鄴下 、 晋阳 、 中山 宫人,官口之老病者,悉简放。’” 胡三省 注:“官口,罪人家口没官为奴婢者。”《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辛未,中书省言:‘近籍没 奇彻 家,其子年十六,请令与其母同居;仍请自今臣僚有罪籍没者,其妻、其子,他人不得陈乞没为官口。’”
- 鹤口
hè kǒu
称隐逸者家中的人口。 宋 苏轼 《王子直去岁送子由北归往返百舍今又相逢赣上戏用旧韵作诗留别》:“剩买山田添鹤口,庙堂新拜富民侯。” 宋 陆游 《秋晚》诗:“食尽不容添鹤口,身闲且免负鸥盟。”
- 口白
kǒu bái
1.口头告诉。 2.道白。
- 和口
hé kǒu
适口;可口。
- 窰口
yáo kǒu
亦作“窑口”。贩运鸦片的机构。《黑籍冤魂》第四回:“﹝鸦片贩子﹞又勾结内地奸民,为之传送,使窰口为之包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今拟沿海奸徒,开设窰口,勾引外夷,潜买鸦片烟土,入口囤积,发卖图利,一经审实,首犯拟斩立决。”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查夷船载运烟土,至 广东 黄埔 、 老万山 二处停泊,内地奸商分设窑口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