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口
yī kǒu
1.装满一嘴的量 2.一口(食物)
- 顺口
shùn kǒu
1.[词句]念起来流畅 2.食物味道好
- 琅琅上口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 拗口
ào kǒu
说起话来别扭,不顺口
- 十字路口
shí zì lù kǒu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 免开尊口
miǎn kāi zūn kǒu
免:不要。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 阖门百口
hé mén bǎi kǒu
指全家所有人。
- 可口
kě kǒu
食物适合口味的
- 聱牙戟口
áo yá jǐ kǒu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 放焰口
fàng yàn kǒu
旧指人死后请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 火焰的饿鬼施食,以使亡灵不受伤害
- 上口
shàng kǒu
1.诗文、台词等写得很流畅,读起来顺口 2.诵读诗文等纯熟时,能顺口而出。如:琅琅上口
- 骂不绝口
mà bù jué kǒu
骂声不断。
- 趁口
chèn kǒu
1.亦作“趂口”。随口。《京本通俗小说·金主亮荒淫》:“那女待詔道:‘好姐姐!你不须发恼,我不过是趁口取笑你,难道你这般激烈索性的姐姐,身边就肯添个影人儿?’” 清 汪价 《三侬赘人广自序》:“初如小儿喤喤学语,舌本都强,少焉,渐觉柔利,至数百遍,而趁口以出,自然通协。” 2.顺着别人的口气;趁机开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酒过三杯,主人就开口道:‘敢问客长,适间此宝可肯卖否?’ 文若虚 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道:‘这个明是盗赃了。’盗犯也趁口喊道:‘这正是我劫来的东西。’” 3.糊口;混饭吃。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一折:“比似他立兢兢人面前,总不如气昂昂脑背后,偏怎生 丽春园 堪趁口。”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官验襟衫》:“[浄]爷爷,小人可怜他母子二人,一箇无夫,一箇无父,在道姑处趂口,不是箇长法。” 清 蒋士铨 《香祖楼·投贼》:“只为年成欠佳,暂投麾下,趂口生涯。”
- 诱口
yòu kǒu
拐骗人口。《隋书·刑法志》:“三年八月, 建康 女子 任提女 ,坐诱口当死。”
- 焰口
yàn kou
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 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
- 闭口
bì kǒu
闭住嘴不说话,不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