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口椒
hé kǒu jiāo
俗以合口椒有毒,能杀人。见《本草纲目·果四·蜀椒》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
- 嚼口
jiáo kǒu
即嚼子。
- 蠡口
lí kǒu
镇名。 在 江苏省 吴县北 。相传因 范蠡 浮舟五湖经此而得名。
- 口藏
kǒu cáng
口诵之经藏。
- 塞口
sāi kǒu
塞门。
- 哆口
duō kǒu
张口。
- 口疢
kǒu chèn
谓话难听,羞于出口。
- 孔口
kǒng kǒu
洞口。
- 妒口
dù kǒu
亦作“妬口”。嫉妒的话。
- 边口
biān kǒu
犹边关。
- 溺口
nì kǒu
谓因言语不慎,招人怨恨而遭祸殃。语本《礼记·缁衣》:“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 孔颖达 疏:“君子溺於口者,言卿大夫之君子以口伤人,而致怨恨,遂被覆没,亦如溺於水不能自治也。”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诚使邪蒿必斥,自严溺口之防;定知摛藻为华,竚入点头之选。”
- 口澳
kǒu ào
港口。
- 吸口
xī kǒu
燕麦的种子脱落后留下的椭圆形小窝
- 沔口
miǎn kǒu
汉沔本一水,汉入江处谓之沔口,即今湖北汉口,《通鉴注》今汉阳郡,即夏口也,所谓汉口也,庾仲雍曰,一曰沔口。
- 藉口
jiè kǒu
1.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 杜预 注:“藉,荐;復,白也。” 孔颖达 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 2.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二:“ 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其实要自逞强兇。” 3.谓充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餘级,何以復命!且食尽矣,请袭取 宥州 ,聊以藉口。”
- 默口
mò kǒu
缄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