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厘
shòu lí
汉 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
- 厘补
lí bǔ
改革和补救。
- 厘析
lí xī
条分缕析。 谓分析细密而有条理。
- 析毫剖厘
xī háo pōu lí
分解剖析极为细小的事物。形容分析仔细而透彻。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háo lí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
豪,通“毫”。 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毫厘不差
háo lí bù chà
一分一毫都没误差,比喻做事认真。
- 庞厘
páng lí
犹言大福。
- 厘次
lí cì
整理编次。清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自序》:“因取歷年来存稿稍加釐次,授诸手民。”
- 抽厘
chōu lí
抽取厘金。 《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九年奏准, 山东省 在 登 、 莱 、 青 三府属海口,举办抽釐。”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权二》:“厥后天下多故,餉无所出,始创为抽釐之法。”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差之毫厘
chā zhī háo lí
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 厘奸
lí jiān
谓整治邪恶。
- 整厘
zhěng lí
整顿改革。
- 厘然
lí rán
1.形容有条理。汤一鹗 《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审判厅立,不特与行政事宜厘然各别,即司法中刑、民各事亦当分庭而理。” 2.清楚,分明。《明史·选举志序》:“是四者(学校、科目、荐举、銓选)釐然具载其本末,则二百七十年间取士得失之故可覩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经文者,以简略之笔,写未知之理者也,故最难。而读书之劳逸釐然矣。”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一章:“旷观六合之内,一切现象釐然毕陈,种类至为繁伙。”
- 厘订
lí dìng
1.整理订正。鲁迅 《集外集拾遗·<劲草>译本序》:“爰加厘订,使益近于信达。” 2.制订。 邹韬奋 《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 梁任公 ﹞对立宪加紧活动,提出四项政纲,即……(二)厘订法律,巩固司法权的独立。” 3.整理订定。《清史稿·时宪志一》:“﹝ 汤若望 ﹞言:‘臣於 明 崇禎 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 清 赵克宜 《重订增补<类腋>凡例》:“ 姚氏 原书诸未尽善之处,既为详加釐订,新增者成於锋鏑之餘,疵顈在所难免。” 朱自清 《论国语教育》:“ 陆先生 是主张‘整理国字’使之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正确化,非从速釐订标准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