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剑
shuāng jiàn
1.白亮锐利的剑。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唐 孟郊 《上河阳李大夫》诗:“霜剑夺众景,夜星失长辉。” 2.喻霜摧残草木的肃杀之性。亦喻指险恶的形势。《红楼梦》第二七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毛琦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 梅园新村 松柏挺,扭断霜剑折冰刀。”
- 私剑
sī jiàn
为私人效劳的刺客。
- 带剑
dài jiàn
1.佩剑。《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史记·秦本纪》:“ 简公 六年,令吏初带剑。”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 淮阴 。” 2.佩带的剑。《东观汉记·虞延传》:“赐 延 钱及带剑佩刀。” 3.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 王利器 集解引 司马光 《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 象剑
xiàng jiàn
古代官员上殿时所佩作仪饰用的剑。 后世以木制,装饰华美。
- 齿剑
chǐ jiàn
犹伏剑
- 剑印
jiàn yìn
有两层意思:①古代类似于令牌的信物,用于调遣部队;②密教表示刀剑之印。
- 剑外
jiàn wài
1.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 2.泛指蜀地。
- 学剑
xué jiàn
学习剑术。谓学习武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北周 庾信 《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青衿学剑,既为人主所称;童子论兵,即佐中军之策。”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 宋 陆游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鍔。”
- 请剑
qǐng jiàn
1.《汉书·朱云传》:“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 石剑
shí jiàn
亦作“ 石劒 ”。 形似利剑的山石或山峰。
- 剑气
jiàn qì
指剑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华和才气。
- 解剑
jiě jiàn
1.《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2.指卸官。
- 剑南
jiàn nán
唐 道名。以地区在 剑阁 之南得名。 宋 陆游 曾留 蜀 约十年,喜 蜀 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 清 曹寅 《题次山小轩和姜万青韵》:“打头伸欠尔何堪,矮屋长眼拟剑南。”
- 服剑
fú jiàn
1.佩剑。腰间佩带的剑。 2.谓随身佩带剑。 3.周时一种短剑。
- 剑山
jiàn shān
剑山东方插花和西方插花的基本固定方法是不一样的。
- 剑鸣
jiàn míng
传说 楚王 命 莫邪 铸双剑,剑成, 莫邪 留其雄,而以雌献 楚王 。雌剑在匣中常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