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臝
liù luǒ
见“ 六驘 ”。
- 六王
liù wáng
1.指 夏启 、 商汤 、 周武王 、 周成王 、 周康王 、 周穆王 。《左传·昭公四年》:“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 杜预 注:“六王, 啟 、 汤 、 武 、 成 、 康 、 穆 也。” 2.指 周 之 文王 、 武王 、 成王 、 厉王 、 宣王 、 幽王 。《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 唐 孔颖达 疏:“以此二雅,正有 文 、 武 、 成 ,变有 厉 、 宣 、 幽 ,六王皆居在 镐 丰 之地,故曰 丰镐 之时诗也。” 3.指战国 齐 、 楚 、 燕 、 韩 、 魏 、 赵 六国之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唐 杜牧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 六花
liù huā
1.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 2.阵名。
- 六宫
liù gōng
古代皇后的寝宫,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
- 六饮
liù yǐn
古天子的六种饮料。
- 六通
liù tōng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 六龙
liù lóng
1.谓《易》乾卦的六爻。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4.六兄弟的美称。
- 六长
liù cháng
中国画术语。
- 六司
liù sī
1.隋 宫廷女官名。隋文帝 开皇 二年,宫内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六司:一司令,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二司乐,掌音律;三司饰,掌簪珥花严;四司医,掌方药卜筮;五司筵,掌铺设洒扫;六司制,掌衣服裁缝。参阅《隋书·后妃传序》。 2.唐 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武德 初,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书佐皆为司功等参军事,有府四人,史十人。”
- 六食
liù shí
1.六谷所作的食物。 2.古代军事家为长期坚守城池所提出的一种节约粮食的措施:一斗粮食分为六份,每天吃两份,为一人三天的限量。
- 六本
liù běn
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 六玉
liù yù
1.谓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种玉器。 2.六玉饰。
- 六号
liù hào
古代对三种神祇和三种祭品各有美称,合称“六号”。
- 六术
liù shù
1.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 2.指占日、占月、占星气、律吕、甲子、算数。
- 六清
liù qīng
即六饮。
- 六鼓
liù gǔ
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