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脏
liù zāng
六脏通常是指心、肝、脾、肺、肾、心包络。
- 六度
liù dù
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 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 六诏
liù zhào
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即 蒙隽诏 、 越析诏 、 浪穹诏 、 邆睒诏 、 施浪诏 、 蒙舍诏 。“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 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 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史称 南诏 。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蛮子朝》诗:“西南 六詔 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 。 宋 陆游 《晚登横溪阁》诗:“瘴雾不开连 六詔 ,俚歌相答带 三巴 。” 清 陆元辅 《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风烟万里归。” 吕志尹 《过黔楚界喜晴》诗:“ 六詔 乡关常恨别, 三湘 春水无情流。”参阅《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新唐书·南蛮传上》。
- 六鶂
liù yì
见“ 六鷁 ”。
- 六见
liù jiàn
谓 周 时诸侯见天子的六种形式:朝、宗、觐、遇、会、同。
- 六相
liù xiāng
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黄六
huáng liù
方言。 泛指欺骗、行诈的人。
- 六兽
liù shòu
1.谓麋、鹿、熊、麕、野豕、兔。或谓“熊”当为“狼”。 2.指皇后发簪上的熊、虎、赤熊、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等六种饰物。
- 六经
liù jīng
六部儒家经典。
- 六气
liù qì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 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 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 2.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引 陵阳子 《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管子·戒》:“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 尹知章 注:“六气,即好、恶、喜、怒、哀、乐。” 4.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 黄帝 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如何?’…… 岐伯 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5.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 六子
liù zǐ
谓《易》八卦中的震、巽、坎、离、艮、兑。此六卦皆由构成乾卦的阳爻和构成坤卦的阴爻组成,故称。
- 六宇
liù yǔ
谓天地四方。
- 六队
liù duì
王莽 时所设的六个行政区。队,通“ 遂 ”。
- 六蓺
liù yì
见“ 六艺 ”。
- 六耳
liù ěr
谓第三者。
- 六工
liù gōng
六种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