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僞谬
wěi miù
亦作“偽繆”。 讹错;错误。 宋 孙奭 《孟子正义序》:“ 丁氏 则稍识指归,伪谬时有。” 宋 曾公亮 《进新唐书表》:“补缉闕亡,黜正伪繆,克备一家之史,以为万世之传。”
- 僞媮
wěi tōu
诈伪苟且。 明 方孝孺 《赠河南王佥事序》:“擢僉 河南 按蔡司事,行部於外,劝学礼士,搏姦击强,擿发伪媮,威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咸大畏服。”
- 僞从
wěi cóng
假作同意。清 陈确 《哭吴子裒仲文》:“ 确 比有辨学之言,二子规之不遗餘力, 确 感二子之言,入於骨髓,然卒不敢伪从。”
- 僞书
wěi shū
1.伪造的文书、信件。《史记·封禅书》:“﹝文成将军 少翁 ﹞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赝书》:“ 钟会 作伪书以赚宝剑。” 2.指伪造文书。《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 3.托名伪造的书籍。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而 扬雄 撰《蜀记》, 子贡 著《越絶》, 虞 裁《江表传》, 蔡 述《后梁史》,考斯众作,咸是伪书,自可类聚相从,合成一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余意欲取此类及纬候等书,《亢仓》、《鶡冠》等子,总为伪书一类,另附四部之末。” 章炳麟 《文学说例》:“ 张氏 书证驳多疏繆,尤信伪书,盖 明 世积习尔。” 4.僭伪政权的史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南方以 晋 家渡 江 后,北间传记,皆名伪书。”参见“ 伪史 ”。 5.内容虚妄之书。 汉 王充 《论衡·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贤通之人,疾之无已。”
- 僞荆卿
wěi jīng qīng
犹言假壮士。 荆卿 ,即壮士 荆轲 , 战国 卫 人。为 燕 太子 丹 客,受命往刺 秦 王。
- 隐僞
yǐn wěi
不为人知的奸伪之事。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北齐书·冯翊王润传》:“及长,廉慎方雅,习於吏职,至摘发隐伪,姦吏无所匿其情。”
- 僞师
wěi shī
1.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文选·潘岳<杨荆州诔>》:“ 吴 夷凶侈,伪师畏逼,将乘讎衅,席捲南极。” 张铣 注:“伪师畏逼,谓 吴 将 步阐 降 晋 , 陆抗 攻之甚急。” 2.伪学之师。对 朱熹 的诬称。 宋 樵川樵叟 《庆元党禁》:“臣闻伪师在东南,则 浙东 之徒盛;在 湖南 ,则 湖南 之徒盛。夜三鼓聚於一室,伪师身据高座,口出异言。”参见“ 伪学 ”。
- 僞满
wěi mǎn
指 日本 帝国主义在我国 东北 扶植 清 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建立的 满洲国 傀儡政权。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屯子里斗了 伪满 牌长、富裕中农 胡殿文 以后,她越发毛了,再不敢到农会里去。”
- 僞名
wěi míng
1.犹恶名。 《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2.假名;化名。 明 《徐氏笔精·诗评·月泉吟社》:“﹝ 连文凤 ﹞伪名 罗公福 ,集中皆不著的名。”
- 僞俗
wěi sú
诈伪的风气。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抗伪俗弊习以成诗,而诗亦即受伪俗弊习之夭阏。” 修黎 ,今译作“雪莱”。
- 去僞存真
qù wěi cún zhēn
排除虚假的、保留真实的。《续传灯录·褒禅溥禅师》:“权衡在手,明镜当臺,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孙犁 《与友人论传记》:“就是凭作者的识见,在庞杂丛芜的材料中,做大量的去伪存真的工作。”
- 化性起僞
huà xìng qǐ wěi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杨倞 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宋史·蔡元定传》:“ 元定 简学者 刘礪 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謫 道州 。”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宋 儒排 荀子 性恶甚力,……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 荀子 化性起伪之意。”
- 僞辩
wěi biàn
犹诡辩。《文子·上义》:“士为伪辩,久稽而不决,无益于治。”《新唐书·萧铣传赞》:“﹝ 铣 ﹞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 僞服
wěi fú
谓骗居尊位。《后汉书·左周黄传论》:“中兴以后,復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竞。”
- 诖僞
guà wěi
谬误不实。《晋书·刘聪载记》:“臣诚负死罪,然仰维主上圣性宽慈,殿下篤於骨肉,恐言成詿伪故也。”
- 晦僞
huì wěi
隐晦与虚假。唐 高彦休 《唐阙史·赵和》:“至於疑似晦伪之事,悉能以情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