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俘
gào fú
古代凯旋,献俘太庙,以告成功。
- 贱俘
jiàn fú
降臣对自己的谦称。
- 反俘
fǎn fú
遣返俘虏。
- 赏俘
shǎng fú
因俘获之功而所得的赏赐。《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戊午,大赦。己未,解严。军士以赏俘贸酒,一人裁得一醉。”
- 囚俘
qiú fú
俘虏。
- 伤俘
shāng fú
1.战斗中受伤和被俘虏的人员 2.受伤的被俘人员
- 受俘
shòu fú
封建社会的一种礼仪。旧时封建统治者战争胜利后,先行献俘礼,把所获俘虏献于宗庙社稷,再行受俘礼,由皇帝接受战俘。也叫“受俘馘”。
- 献俘
xiàn fú
1.古代一种军礼。 凯旋时以所获俘虏献于宗庙,显示战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 师﹞振旅,愷以入于 晋 。献俘、授馘,饮至、大赏。” 杜预 注:“献 楚 俘於庙。”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六军长驱,此月将发,恨不得与诸公等共观诸将斩馘献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我兵﹞并获 青海 叛贼 罗卜藏丹津 ,先后槛入,行献俘礼。” 2.泛指献交俘获之人。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 伍员 ﹞选壮士伏大泽中,夜纵火, 敖 果率众譟而出,悉擒之,加束缚,献俘於王。”
- 遗俘
yí fú
指未被处死的俘虏。
- 累俘
lèi fú
被拘系之俘虏。
- 被俘
bèi fú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 降俘
jiàng fú
投降的俘虏。
- 馘俘
guó fú
杀死和生俘的敌人(以割取左耳计数)。
- 砂俘
shā fú
虫名。
- 战俘
zhàn fú
除了国际法或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几种例外情况,在战争中被交战国一方所俘获或拘留的人员
- 遣俘
qiǎn fú
谓遣还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