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伎巧
jì qiǎo
1.技术,技艺。《鬼谷子·捭阖》:“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陶宏景 注:“伎巧,谓百工之役。”《后汉书·宦者传·单超》:“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驃骑者一人,骑而持帜前行,后骑继之,各于马上呈弄伎巧,盖以习骑乘云。” 2.指精美奇巧的工艺品。《东观汉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闻,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毕给,故多以宗室肺腑居之。”《旧唐书·后妃传上·贤妃徐氏》:“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 宋 苏舜钦 《谘目二》:“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伎巧绣画为业。” 3.指工艺匠人。《魏书·太祖纪》:“徙 山 东六州民吏及 徒何 高丽 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餘口,以充京师。”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北去 杨楼 以北,穿 马行街 ,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
- 骋伎
chěng jì
见“ 骋技 ”。
- 伎人
jì rén
指女歌舞艺人。三国 魏 曹操 《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 铜雀臺 ,善待之。”《晋书·宣帝纪》:“九年春三月,黄门 张当 私出掖庭才人 石英 等十一人,与 曹爽 为伎人。”
- 橦末之伎
tóng mò zhī jì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
-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jī cái qiān wàn,bù rú báo jì zài shēn
谓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千万。
- 婆猴伎
pó hóu jì
亦作“ 婆侯伎 ”。 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 ,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 淫伎
yín jì
无益的技艺。指制造奢华物品的技艺。
- 口伎
kǒu jì
见“ 口技 ”。
- 伎艺
jì yì
1.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 2.指有技艺的人。
- 倡伎
chāng jì
1.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 《后汉书·梁冀传》:“ 冀 、 寿 共乘輦车……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謳竟路。”《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 吴主 悲喜,迎拜於东门之外。既入庙,比七日三祭,设诸倡伎,昼夜娱乐。”《云笈七籤》卷四十:“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 2.娼妓。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 唐 宋 间恶少,竞刺其身……国朝此风遂絶。惟冶游儿与倡伎密,或札刺名号,以互相思忆。”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跋》:“倡伎以色事人,不能风雅。”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倡伎就大抵穿着‘利屣’,穿得久了,也免不了要‘趾敛’的。”
- 伎家
jì jiā
指以歌舞或出卖色相为职业的女子。
- 伎儿
jì ér
指歌舞艺人。《百喻经·伎儿作乐喻》:“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新唐书·于志宁传》:“又宫中数闻鼓声,太乐伎儿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 清 吴伟业 《王郎曲》:“梨园子弟爱传头,请事 王郎 教絃索,耻向王门作伎儿,博徒酒伴贪欢謔。”
- 根孤伎薄
gēn gū jì báo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 声伎儿
shēng jì ér
见“ 声儿 ”。
- 进伎
jìn jì
进献歌舞。
- 效伎
xiào jì
亦作“ 效技 ”。亦作“効伎”。犹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