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xī shuài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xī shuài ]
  1. 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称,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 触角较身躯为长
  1. 亦作“螅蟀”。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逸周书·时训》:“螅蟀居辟。” 朱右曾 校释:“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 叶圣陶 《隔膜·母》:“风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
  2. 《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 晋僖公 “俭不中礼”。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印段 赋《蟋蟀》。 赵孟 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 薛综 注:“《蟋蟀》,《唐》诗刺俭也,言独为节爱,不念《唐》诗所刺邪!”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
  3. 象声词。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同伴中但闻楼板蟋蟀声,如相拥而行者。”
英文翻译
  1. cricket
网站简介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