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齎志
jī zhì
谓怀抱着志愿。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齎志没地,长怀无已。” 宋 晁补之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之一:“清世急贤千载事,白头齎志一州麾。” 清 万邦荣 《偶感》诗:“ 卧龙 思復 汉 ,齎志何曾申。”
- 齎装
jī zhuāng
1.携带行装。宋 欧阳修 《送方希则序》:“后数日,齎装具舟,泛然东下。” 2.资装;行装。《宋史·食货志下八》:“行旅齎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篋搜索。”
- 囊齎
náng jī
行李。 《太平广记》卷三三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李叔霁》:“此间辛苦,亦合少物相留,为囊齎已前行,今车中唯有一疋半绢,且留充衣服,深以少为恨也。”《太平广记》卷三三六引《广异记·裴晠》:“ 晠 忽轻身独还,家惊喜,问其故,云:‘囊齎并奴等在后。’”
- 齎汩
jī gǔ
《列子·黄帝》:“与齎俱入,与汩偕出。” 张湛 注:“齎、汩者,水迴入涌出之貌。”本指水中漩涡。后引申谓泯灭;埋没。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齎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復自明,亦已痛哉!”
- 齎咨
jī zī
叹息
- 齎物
jī wù
出使等远行者携带使用的物品
- 齎刺
jī cì
携带名帖。 《后汉书·仇览传》:“ 林宗 因与 融 齎刺就房謁之,遂请留宿。”
- 班齎
bān jī
犹班赐。《魏书·食货志》:“詔尽出御府衣服珍宝……以其太半班齎百司,下至工商皂隶。”
- 齎祓
jī fú
祓除秽恶。《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有不得已见之者,皆先令沐浴齎祓,然后见。” 胡三省 注:“祓,祓除秽恶也。”
- 私齎
sī jī
谓私下携带钱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长男既行,亦自私齎数百金。”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又言 江陵 时,有赐及父母或誥命,皆令家僮私齎至家。”
- 轻齎银
qīng jī yín
元 明 以来,税粮、漕粮、马草等折收银两的部分,叫“轻齎银”。清 代漕粮加征的耗米,除随船给运四斗外,其余耗米折征银两,并按兑运远近规定数额。见《清史稿·食货志三》。《明史·食货志三》:“轻齎银者, 宪宗 以诸仓改兑,给路费,始各有耗米;兑运米,俱一平一鋭,故有鋭米;自随船给运四斗外,餘折银,谓之轻齎。”
- 齎贡
jī gòng
持赠贡奉。宋 梅尧臣 《鸭脚子》诗:“千里竞齎贡,何异贵争啑。”
- 约齎
yuē jī
轻装。《新唐书·侯君集传》:“我若约齎薄之,不战缚虏矣。”《新唐书·侯君集传》:“ 靖 然其计,简鋭士,约齎深入。”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衣冠服用》:“约齎,轻装也。”
- 装齎
zhuāng jī
随行所携带的财物。《汉书·爰盎传》:“及 盎 使 吴 见守,从史适在守 盎 校为司马,乃悉以其装齎买二石醇醪。” 颜师古 注:“装齎,谓所齎衣物自随者也。”《新唐书·锺传传》:“ 广明 后,州县不乡贡,惟 传 岁荐士,行乡饮酒礼,率官属临观,资以装齎,故士不远千里走 传 府。”《明史·宝庆公主传》:“主既为后所抚,装齎视他主倍渥,婚夕特詔皇太子送入邸。”
- 轻齎
qīng jī
1.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约轻齎,絶大幕。”《汉书》引此文 颜师古 注:“轻齎者,不以輜重自随,而所齎粮食少也。一曰齎字与资同,谓资装也。” 2.携带少量资财。《后汉书·朱儁传》:“儁乃羸服间行,轻齎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所支钱米,决不能赡养其家,不免乞取,既冒深法,必须重赂,轻齎密行,交付其押纲。” 3.谓携带的资斧逐渐告罄。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餘波期救涸,费日苦轻齎。” 仇兆鳌 注:“本期餘波救涸,乃日久而齎资已竭矣。”一本作“ 轻賫 ”。 4.便于携带。《宋史·食货志下二》:“自当十钱行,以一夫而负八十千,小车载四百千,钱既为轻齎之物,则告牒为滞货,盐钞非得虚抬之息则不行。” 清 冯桂芬 《用钱不废银议》:“银之利在轻齎,不废其轻齎之利也。银之害在匱乏,不受匱乏之害也。” 5.轻赍银。《元典章新集·户部·钱粮》:“诸人告发仓官人等结揽轻賫,飞走官粮。”《明史·倪岳传》:“朝廷出帑藏给边,岁为银数十万。 山西 、 河 南输轻齎於边者,岁不下数十万。”参见“ 轻齎银 ”。
- 财齎
cái jī
财物;钱财。齎,通“ 资 ”。《周礼·天官·掌皮》:“岁终则会其财齎。”《墨子·非乐上》:“故万民出财齎而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