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劈丢扑鼕
pī diū pū dōng
象声词。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将他来难移难动,没歇没空,廝推廝拥,劈丢扑鼕,水心里打沐桶。”
- 鼕鼕
dōng dōng
1.象声词。 常指鼓声。 唐 顾况 《公子行》:“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絶。” 宋 晁补之 《富春行赠范振》:“鼓声鼕鼕櫓咿喔,争凑 富春 城下泊。”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鼕鼕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 2.街鼓俗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瞑传呼,以戒行者。 马周 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 唐 裴翛然 《夜醉卧街》诗:“遮莫鼕鼕动,须倾满满杯。”参见“ 鼕鼕鼓 ”。 3.像鼓声的声响。《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鼕鼕的响,其势岌岌可危。”
- 鼕鼕鼓
dōng dōng gǔ
街鼓的俗称。唐 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书·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太宗 时,命 张公 洎 製坊名,列牌於楼上。按 唐 马周 始建议置鼕鼕鼓,惟两京有之。后 北都 亦有鼕鼕鼓,是则京都之制也。”
- 骨鼕
gǔ dōng
象声词。《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翠环 听罢,赶紧忍住泪,骨鼕骨鼕替他们每人磕了几个响头。”
- 扑鼕鼕
pū dōng dōng
亦作“ 扑咚咚 ”。 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 巴波 《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