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治
diǎn zhì
点化备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若首座有未了缘事,可与众集福者,我当分药点治,虽百两不靳也。”
- 點污
diǎn wū
1.亦作“ 点污 ”。 2.污损;弄脏。《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三:“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3.玷辱;污辱。 唐 刘禹锡 《怀妓》诗之二:“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居官临满,直须小心廉洁,稍有点污,则晚年饥寒可忧也。”《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 4.污点。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四折:“我自离了鶯花市,无半星儿点污,一抹儿瑕疵。” 5.腐败。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近者 梁启超 辈日扇虚言,犹知吏治点污,不可姑息,欲求立宪。”
- 點水
diǎn shuǐ
1.一触着水面即起。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2.点滴之水,少量之水。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常闻得蒙点水尚且仰泉思报。”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便好道蒙人点水之恩,尚有仰泉之报,知恩不报,非为人也。” 3.汉字偏旁名,形状为“氵”。俗称三点水。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我是金字边着个高……他是点水边着个告,因此上一般名号。” 4.方言。做引线,指点。 艾芜 《还乡记》:“是有一次,翻过一个垭口,有坏人点水,拿跟国民党兵士看见了。”
- 點比
diǎn bǐ
查点比核。明 汤显祖 《邯郸记·凿郏》:“小子当蒙钧委,特来点比工役。”
- 點歌
diǎn gē
1.指定歌曲名或同时指定演唱者,听取演唱。《新民晚报》 2.2:“点歌,作为一种温馨的感情传递方式正走进都市的千家万户。”
- 點次
diǎn cì
1.评点编次。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时至 咸通 ,以迨 乾寧 ,其间韵事,足新耳目,况三辅 曲江 士庶都冶景物,为之点次,事事俱堪捃拾也。” 明 毛晋 《<极玄集>跋语》:“ 刘须溪 点次鸿文典册,奚止什伯?悉为坊间冒滥,溷人耳目。” 清 周亮工 《书程石门再游燕台诗后》:“ 石门 以新茗慰予,袖其燕臺诗属予点次。” 2.古代报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报点的回次称“点次”。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铁磬即方响, 南齐 代鐘,以记漏,漏五,夜以二十五点节之,故名点次。”
- 點檢
diǎn jiǎn
1.考核,查察。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晓漏追趋青琐闥,晴窗点检白云篇。”《宋史·职官志三》:“ 绍兴 二年,詔於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长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古人诗有误用重韵、重字者,皆是失点检处,必不可借以自文。” 2.反省;检点。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昔有人自言一日三点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且 青 本武人,不知法律,纵有使过公用钱,必非故意偷谩,不过失於点检,乞特与免勘。” 3.查核,清点。 宋 晏殊 《木兰花》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乱了多时,方才收脚,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 张委 、 张霸 二人。” 清 盛锦 《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 4.校点;差发。《旧唐书·懿宗纪》:“ 魏博 、 何弘敬 奏当道点检兵马一万三千赴行营。” 5.官名。即都点检。《宋史·太祖纪》:“拜 太祖 检校太傅前殿都点检,以代 永德 ……夜五鼓,军士集驛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 明 吕坤 《呻吟语·治道》:“一世业官,苟且只於虚套搪塞,竟不嚼真味,竟不见成功,虽位至三公点检,真足媿汗学者思之。” 6.评论,指摘。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从来士夫以小疵累大德者多矣。若使日慎一日,岂怕有人来点检耶!”
- 點染
diǎn rǎn
1.点笔染翰。指绘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子,皆知姓名矣。” 元 赵孟頫 《桃源春晓图》诗:“ 瀛洲 仙客知仙路,点染丹青寄轻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点染,应酬画债。” 2.写作;修饰文字。 宋 陆游 《掩门》诗:“点染聊成字,呻吟仅似诗。” 明 《杀狗记·家门大意》:“点染新词别样锦,推敲旧谱无瑕玉。”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 3.染色;着色。《元典章·礼部五·阴阳学》:“﹝鞭子﹞用粉五色点染。” 曹靖华 《飞花集·点苍山下金花娇》:“ 大理 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4.沾染;沾附。 唐 郑损 《星精石》诗:“苍苔点染云生靨,老雨淋漓铁溃痕。” 宋 方夔 《感兴》诗之十四:“秋夜不肯明,霜露畏点染。” 5.玷污;污染。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反復归圣朝,点染无涤盪。” 仇兆鳌 注:“ 虔 本心归王室,但一受伪命,无从洗涤。” 6.点缀;装点。 杨朔 《泰山极顶》:“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 庐隐 《海滨故人》:“寂寞的松林和无言的海流,被这五个女孩子点染得十分热闹。” 7.打点。《负曝闲谈》第三回:“另外还有营官那边,号房里、门房里、厨房里,都得点染点染,把这位 柳老爷 弄了个家产尽絶。”
- 點草架
diǎn cǎo jià
指建筑设计图。
- 點札
diǎn zhá
点名调遣。 《西游记》第十回:“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 长安城 九霄空上。”《西游记》第二一回:“只见那老妖坐在上面,正点札各路头目。”
- 點景
diǎn jǐng
点缀;装饰。明 袁宏道 《答李酉卿书》:“ 丘大 狼狈乃尔,恐 阎罗 亦用他不着,留与世间点景而已。”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其下养苔如鍼,点以小石,谓之花树点景。”
- 點明
diǎn míng
1.启示;说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所以 唐解元 有这首诗,也是点明世人的意思。”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不点明,可能她真的以为开玩笑哩。” 2.查点明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发行时,命该吏对面点明,入封粘实,以防夹带改写。”
- 點文
diǎn wén
评点文章。章炳麟 《文学论略》:“学究点文之法,村妇评曲之辞,庸陋鄙俚,无足挂齿。”
- 點放
diǎn fàng
1.燃放。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时遇元宵节令,预赏丰年,城里城外,不论官家民户,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宫中元宵,上鼇山顶上之灯,例点放神器三位,则监工事也。” 2.查点释放。 清 袁枚 《新齐谐·红花洞》:“復有一人乘骏马约束如军官,持令箭,呼云:‘奉上帝命,烦君点放洞犯,幸勿辞劳!’”
- 點收
diǎn shōu
查点接收。清 李玉 《一捧雪·势索》:“镇日为这些朝廷的事体,官府的陞降,票写本章,点收礼物,再不得闲哩。”
- 點攛
diǎn cuān
犹点窜。明 汪本钶 《续刻李氏书序》:“先生一生无书不读,无有怀而不吐。其无不读也,若飢渴之於饮食,不至於飫足不已;其无不吐也,若茹物噎而不下,不尽至於呕出亦不已。以故,一点攛自足天下万世之是非,而一欬唾实关天下万世之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