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麤布
cū bù
亦作“麄布”。质地粗糙的布。
- 麤客
cū kè
亦作“麄客”。 枇杷的别名。
- 麤定
cū dìng
谓大致安定。
- 麤略
cū lüè
粗疏,不周密。
- 麤语
cū yǔ
亦作“麁语”。粗朴的语言。
- 麤懆
cū cǎo
亦作“麄懆”。 强暴。引申为勇敢。
- 麤厉
cū lì
1.高亢激烈。 2.粗暴猛烈。
- 麤卤
cū lǔ
1.亦作“麄卤”。粗心大意。 2.粗暴鲁莽。
- 麤健
cū jiàn
粗犷健劲。
- 麤虏
cū lǔ
亦作“麄虏”。粗暴鲁莽。《水浒传》第五十回:“小妹一时麄虏,年幼不省人事,悮犯威颜。”
- 麤蕤
cū ruí
亦作“麄蕤”。 指野花。
- 麤絺
cū chī
粗葛布。
- 麤粥
cū zhōu
糙米稀饭。
- 麤疎
cū shū
1.亦作“ 麤疏 ”。亦作“ 麤踈 ”。亦作“麄疏”。亦作“麄踈”。粗忽疏慢。《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张昭 非 肃 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 肃 年少麤疎,未可用。” 宋 苏辙 《泝潮》诗之一:“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时使气定麄踈。”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他鹰指爪,蟒身躯,忒躁暴,太麄疎,但言语,便喧呼。” 2.粗糙;不精密。《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后﹞袍极麤疏,诸主朝望见,反以为綺。”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诸主家朝请,望见后袍极麤踈,反以为侍婢之数。”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尧 时文物也麄踈,礼乐犹带鸿荒餘。”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一折:“则我这衣袂麄疎,都是柴草络布无绵絮。” 梁启超 《说动》:“机器不兴,工欲动,而笨拙麤疏之刀锯絏之。” 3.谓才识疏略寡陋。《吕氏春秋·异宝》“其知弥觕” 汉 高诱 注:“觕,麤疏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然 隐 才雄而麄疏, 鄴 才清而緜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麤疏,恐为秀才笑耳。’” 4.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九:“秋深月清苦,虫老声麤踈。”
- 麤犷
cū guǎng
亦作“麁獷”。 亦作“麄獷”。粗野;粗鲁。《华严经·十住品》:“亲近一切善知识,发言和悦离麁獷。”《陈书·陈方泰传》:“ 方泰 少麤獷,与诸恶少年羣聚,游逸无度。”《周书·耿豪传》:“ 豪 少麄獷,有武艺,好以气凌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实事久弊生,冥顽贪诈,或麤獷兇猾。”
- 麤涩
cū sè
1.亦作“ 麤澁 ”。亦作“麄涩”。 2.粗恶;粗糙,不细润。《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絶世贪爱。”《莲华经·随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着 桂管 布衫朝謁。 开成 中, 文宗 无忌讳好文,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 苏曼殊 《遯迹记》:“时此众生,身体麤澁,光明转灭,无復神足,不能飞行。” 3.比喻艰困。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习熟渐久,方能捨燕安而乐麤澁,易脆腐而为坚强,劲虏在前,行者思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