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麤俗
cū sú
1.亦作“麄俗”。 粗野庸俗。 2.指诗文粗鄙通俗。
- 缞麤
shuāi cū
亦作“ 縗粗 ”。 粗麻布丧服。
- 麤蠢
cū chǔn
粗丑愚笨。 清 李渔 《比目鱼·联班》:“那个做正生的,不知是怎生一个人物。万一状貌麤蠢,性情鄙劣,与奴家撘配不来,却怎么处?”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面目黝黑,短小麤蠢。”
- 麤粝
cū lì
1.亦作“麄糲”。 亦作“麁糲”。 2.糙米。《战国策·韩策二》:“然至 齐 ,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麤糲之费,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邪?”《史记·刺客列传》引此文, 张守节 正义:“糲,犹麤米也,脱粟也。”《南齐书·刘绘传》:“遭母丧去官。有至性,持丧墓下三年,食麁糲。”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二:“腐儒麄糲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豪举动》:“然丈夫处世,不应於饮食求工,能饱餐麤糲者,真英雄耳。” 3.粗糙。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序》:“世运既变,治道斯移,则始于麤糲,终于精微。”
- 麤大
cū dà
1.人体、物体等粗而大。 2.指文章风格粗重有力量。
- 麤踈
cū shū
见“ 麤疎 ”。
- 麤强
cū qiáng
1.1.亦作“麄彊”。 2.2.形容声音粗重宏大。
- 麤妙
cū miào
丑恶与美好。
- 麤言
cū yán
粗恶的话;粗俗的话。
- 麤枝大叶
cū zhī dà yè
谓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
- 麤人
cū rén
1.亦作“麄人”。亦作“麁人”。没有文化修养的人;粗疏的人。 2.佛教语。指修行小乘佛道的人。
- 麤服乱头
cū fú luàn tóu
粗劣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谓不加修饰。
- 麤锦
cū jǐn
亦作“麄锦”。 粗丝织成的锦。
- 麤快
cū kuài
简捷。
- 麤弱
cū ruò
1.粗糙脆弱。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庆历 七年,以 建州 钱轻怯麤弱,遂却依 景祐 三年料例。” 2.粗大或微弱。
- 麤帛
cū bó
亦作“麄帛”。 即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