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书院
yuè lù shū yuàn
岳,亦作“ 岳 ”。故址在 湖南 善化县 (今 长沙市 )西 岳麓山 抱黄洞 下。 宋 开宝 九年(公元976年) 潭州 太守 朱洞 初建讲堂和书斋。 咸平 二年(公元999年)州守 李允 又加扩建。 大中祥符 五年(公元1012年)山长 周式 呈请州守 刘师道 再加扩建。 大中祥符 八年赐额。旋废置。 南宋 乾道 初年兴复, 淳熙 末年又废置。 光宗 绍熙 五年(公元1194年), 朱熹 任 湖南 安抚使时,又加兴复扩建,聘 醴陵 贡生 黎贵臣 充讲书执事,置田五十顷,学生多达千余人。为 宋 代四大书院之一。参见“ 四书院 ”。
- 纳麓
nà lù
《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 传:“麓,録也。纳 舜 使大録万机之政。”后以“纳麓”谓总揽大政。
- 东麓
dōng lù
东边山脚。
- 岳麓
yuè lù
亦作“岳麓”。山名。一称 麓山 。在 湖南省 长沙市 郊, 湘江 西岸,因当 衡山 之足,故以麓名。山上有 晋 代修建的 麓山寺 ,山下有岳麓书院。 唐 李咸用 《夏日别余秀才》诗:“ 岳麓 云深麦雨秋,满倾杯酒对 湘 流。” 宋 陈傅良 《潭帅潘德鄜生辰》诗:“ 岳麓 沉沉秋柝静, 湘 波穆穆夜帆迟。”按,岳,旧时多写作“岳”。
- 旱麓
hàn lù
1.《诗·大雅》篇名。颂扬周自后稷、公刘以来,后人承其事业,享受福禄。 2.干旱的山脚。
- 岩麓
yán lù
山脚。南朝 梁 谢灵运 《山居赋》:“葺駢梁于巖麓,栖孤栋于江源。” 宋 陈亮 《北山普济院记》:“ 周 显德 二年, 吴越王 始建寺于巖麓,曰 九龙 。”
- 翠麓
cuì lù
青翠的山麓。
- 林麓
lín lù
犹山林。
- 山麓
shān lù
山脚下
- 阴麓
yīn lù
山的北麓。
- 大麓
dà lù
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
- 麓原
lù yuán
山前侵蚀平原。一种起伏不大而宽阔缓斜的基岩,位于干旱区或半干旱区中较陡坡的山脚下,通常表面盖着一层薄的砾砂冲积层,是一个侵蚀面,和沉积性的山麓冲积平原不同
- 麓麓
lù lù
犹历历,谓一一可数。
- 高麓
gāo lù
犹高山。
- 衡麓
héng lù
见“ 衡鹿 ”。
- 麓薮
lù sǒu
山麓和泽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