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鹑尾
chún wěi
1.星次名。指翼、轸二宿,古以为楚之分野。 2.星宿名。即张宿。
- 鹑衣鷇食
chún yī kòu shí
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鹑衣百结
chún yī bǎi jié
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 鹑悬
chún xuán
形容衣服破烂。 语本《荀子·大略》:“ 子夏 贫,衣若县鶉。” 宋 范成大 《自冬至春道中多雨》诗:“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鶉悬。” 宋 刘克庄 《唐衣》诗之二:“貂映虽无华冕贵,鶉悬差胜緼袍时。”
- 鹑旗
chún qí
朱雀旗。 鹑,南方朱鸟七宿的总称,朱鸟亦称朱雀,故称。
- 鹑鷇
chún kòu
谓鹑居鷇食。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圣以百年为鶉鷇,道以万物为芻狗。” 仇兆鳌 注:“《庄子》:圣人鶉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昌,无道则修德就閒。”
- 鹑哨
chún shào
为引诱鸟进入网内或区域内模仿鹑的特殊音调的一种哨子或笛子
- 鹑衣鹄面
chún yī hú miàn
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 鹑居
chún jū
1.谓野居无常处。 2.指简陃的居室。
- 鹑雀
chún què
鹌鹑。 其形体甚小似雀,故称。
- 鹑居鷇食
chún jū kòu shí
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 鹑褐
chún hè
褴褛的短衣。 比喻穷困的处境。 清 李渔 《慎鸾交·送远》:“不到中年觅小星,岂是夫纲正,况又在琴瑟方调,鸞凤初乘,鶉褐才离,龙榜新登。”
- 鹑刑
chún xíng
《宋史·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鶉,其儕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輒持去,少年追杀之。 开封 当此人死, 安石 駮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后将此案称为“鶉刑”。《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文章谩説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辩鶉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 鹑鴳
chún yàn
1.亦作“鶉鷃”。 鸟名。鹑与鷃,均为小鸟。 2.专指鹌鹑。 3.比喻小人。
- 鹑首
chún shǒu
1.星次名。 指朱鸟七宿中的井宿和鬼宿。 2.古以为秦之分野,指秦地。 3.指农历五月上旬。古代认为太阳至鹑首之初为芒种。芒种在五月初,故称。
- 鹑鸟
chún niǎo
1.传说中的赤凤。 2.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