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鹄侍
hú shì
犹鹄候。
- 鹄眄
hú miǎn
见“ 鵠盼 ”。
- 鹄鼎
hú dǐng
《楚辞·天问》“缘鵠饰玉,后帝是饗” 汉 王逸 注:“后帝,谓 殷汤 也。 言 伊尹 始仕,因缘烹鵠鸟之羹,脩玉鼎以事 汤 。
- 鹄发
hú fā
白发。
- 鹄壳
hú ké
即鹄。
- 鹄竢
hú sì
见“ 鵠俟 ”。
- 鹄头
hú tóu
1.书体名。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宋 杨亿 《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元 吕诚 《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应鵠头,诗名从此达南洲。”
- 鹄峙鸾翔
hú zhì luán xiáng
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
- 鹄盼
hú pàn
犹鹄望。
- 鹄峙鸾停
hú zhì luán tíng
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
- 鹄恭
hú gōng
肃立恭敬。用作敬词。
- 鹄卵
hú luǎn
鹤之卵。形体较大。比喻大材。鵠,通“ 鹤 ”。
- 鹄书
hú shū
鹄头体的诏书。用以辟召贤才。
- 鹄矶
hú jī
黄鹄矶 。在今 武汉市 蛇山 西北,其上有 黄鹤楼 。鵠,通“ 鹤 ”。 清 王夫之 《拟阮步兵述怀》诗:“送客游 鄂渚 ,悲吟望 鵠磯 。”
- 鹄峙
hú zhì
亦作“ 鵠跱 ”。 直立貌。
- 鹄的
gǔ dì
箭靶的中心;练习射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