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家髻
pāo jiā jì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 宫髻
gōng jì
指妇女的发髻。因多仿皇宫发式,故称。
- 宝髻
bǎo jì
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
- 髻宝
jì bǎo
即髻珠。
- 宜春髻
yí chūn jì
旧时春日妇女所梳的髻。 因将“宜春”字样贴在彩胜上,故名。
- 髻子
jì zǐ
1.发髻。 2.喻指山峰。
- 慵妆髻
yōng zhuāng jì
偏垂一边的蓬松发髻。
- 诡髻
guǐ jì
假发髻。
- 椎髻左言
zhuī jì zuǒ yán
亦作“ 椎结左语 ”。挽髻如椎,说外族话。
- 解散髻
jiě sàn jì
古代的一种束发形式。
- 髻角
jì jiǎo
男孩的发髻。语本《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欢郎 ﹞须臾至,髻角儿如鸦头绪儿白;穿一领紬衫,不长不短,不宽不窄。”
- 角髻
jiǎo jì
古代童稚的发髻。状如牛角。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言未竟,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角髻青綵,色如桃花。”
- 头髻
tóu jì
发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唐 顾况 《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元典章新集·刑部·挖损两眼成废疾》:“﹝ 曹辛三 ﹞用右手将叔 曹庆二 头髻揪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他洗过了脸,梳掠了头髻,重施脂粉。” 许钦文 《鼻涕阿二》一:“胖而高的头髻梳在前额上,是蝴蝶形的。”
- 堕马髻
duò mǎ jì
亦称“ 坠马髻 ”。古代妇女发髻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堕马髻者,作一边……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 呙堕髻
guō duò jì
即倭堕髻。古代一种发式。
- 垂髻
chuí jì
发髻下垂。古代儿童头发的样式。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朕时年八岁,垂髻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