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扎
mǎ zhá
一种可折叠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为支架,上面绷皮条、绳等。 携带方便
- 马鹿
mǎ lù
1.马和鹿。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马鹿之异形,众人所知也。” 唐 古之奇 《秦人谣》:“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新唐书·元稹传》:“彼 赵高 ,刑餘之人,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日恣睢,天下之人未尽愚,而 亥 不能分马鹿矣。”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 东北 、 内蒙 、 西藏 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葯。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五章:“离他不到二十步远的水边,站着一头肥壮的马鹿,摇晃着一对美的盘杈大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教者马鹿,学者亦马鹿。” 瞿秋白 《乱弹·小白龙》:“如此之爱国主义,如此之国家主义,如此之马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马鹿!’留一撮撮小胡子的 森田 ,也踱出来,站在一边,瞪着眼睛,帮着 韩老六 斥骂 郭全海 。”
- 驮马
tuó mǎ
专门用以驮运物品的马
- 騬马
chéng mǎ
经阉割的马。《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郭崇韜 素疾宦官,尝密谓 魏王 继岌 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作“騸马”。《金史·兵志》:“ 明昌 五年,散騬马,令 中都 、 西京 、 河北东 、 西路 验民物力分畜之。”
- 马騌
mǎ zōng
见“ 马鬃 ”。
- 马尾香
mǎ yǐ xiāng
乳香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熏陆香乳香》。
- 马首
mǎ shǒu
指作战时主将的马首所向
- 马馆
mǎ guǎn
清 代隶属兵部的掌马机构。
- 马饰
mǎ shì
指马身上的装饰物。唐 韩愈 孟郊 等《会合联句》:“朝绅鬱青緑,马饰曜珪珙。”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初说 韩侯 初受命入见天子,天子赐了他些旗帜和马饰。”《文物》1981年第10期:“试对 唐 代的马具与马饰作一些考察,并约略追溯其渊源。”
- 马饭
mǎ fàn
见“ 马唐 ”。
- 马餹
mǎ táng
见“ 马唐 ”。
- 马食
mǎ shí
1.犹马资。 2.像马那样进食。
- 马踏飞燕
mǎ tà fēi yàn
马踏飞燕也称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飞马
fēi mǎ
1.快马。 2.策马飞奔。 3.星名。由“室”、“壁”二星宿所合成,在宝瓶宿之北。
- 风马
fēng mǎ
1.指疾驰如风的马。《汉书·礼乐志》:“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园陵动色,跃在藻之泉鱼;弓剑皆鸣,汗铸金之风马。” 2.指风。 3.挂在檐间的铁马。风吹相击发声。 4.犹言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 额马
é mǎ
清 时驿局核定数量的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