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马
kè mǎ
牝马。课,同“ 騍 ”。 宋 孔平仲 《珩璜新论》:“俗呼牝马为课马,出《唐六典》。凡牝四游五课,羊则当年而课之。课,岁课驹犊。”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骒马》:“ 唐 以前本呼牝马为草马,及牧监设课后,遂呼课马,后人又易以马旁而为騍马耳。”
- 马蔺
mǎ lìn
蠡实的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叶子线形,花蓝色。叶子富于韧性,可用来捆东西,又可造纸,根可以制刷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説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通俗文》亦云马藺。” 元 揭傒斯 《重建济州会源牐碑》:“又募民采马藺之实,种之新河两涯,以錮其溃沙。” 翁偶虹 《北京话旧·消夏四胜》:“用他那灵巧的双手,把马蔺叶结为龟、蛙、鹤、燕、龙、凤等各种形象。”亦称“ 马藺子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蠡实》。
- 良马
liáng mǎ
骏马。
- 马蹩腿
mǎ bié tuǐ
马蹩腿mǎ bié tuǐ,中国象棋中的专业术语。
- 马缨
mǎ yīng
1.挂于马颈的带饰。 2.即马缨花。
- 马缰绳
mǎ jiāng shéng
扎住马上唇的一圈绳索或皮带、附带交织而成的手柄,作为控制装置
- 绊马索
bàn mǎ suǒ
设于隐蔽处的绳索,多用于绊倒对方的坐骑
- 马箠
mǎ chuí
亦作“ 马捶 ”。亦作“ 马垂 ”。马杖;马鞕。《庄子·至乐》:“ 庄子 之 楚 ,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 ,杖马箠居 岐 ,国人争随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董 ( 董恒 )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 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 马牦
mǎ máo
马尾。 《淮南子·说山训》:“割而舍之,鏌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氂截玉。” 高诱 注:“氂,马尾也。”
- 车殆马烦
chē dài mǎ fán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 马棰
mǎ chuí
亦作“ 马捶 ”。亦作“ 马垂 ”。马杖;马鞕。《庄子·至乐》:“ 庄子 之 楚 ,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 ,杖马箠居 岐 ,国人争随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董 ( 董恒 )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 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 栈车牝马
zhàn chē pìn mǎ
谓陋车劣马。
- 马杌子
mǎ wù zǐ
见“ 马杌 ”。
- 斑马
bān mǎ
哺乳动物,像马,身上有棕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产于非洲
- 拑马
qián mǎ
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闻之也,围者,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何休 注:“秣者以粟置马口中,拑者以木衔其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积。”按,拑原作“柑”,从 阮元 《校勘记》改。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 拍马溜须
pāi mǎ liū xū
比喻谄媚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