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饥
zǔ jī
1.亦作“阻饥”。《书·舜典》:“帝曰:‘弃,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时百穀。’”孔传:“阻,难;播,布也。众人之难在於饥。”后以“阻飢”指饥饿。 2.见“阻飢”。
- 饥虚
jī xū
1.犹饥荒。 飢,通“饥”。 2.谓腹中空虚而飢饿。 3.腹中空虚而飢饿。饥,通“飢”。喻指殷切期待,如飢似渴。
- 饿虎饥鹰
è hǔ jī yīng
比喻凶残贪婪。
- 背饥荒
bēi jī huang
[口]负债
- 荐饥
jiàn jī
1.连年灾荒;连续灾荒。《左传·僖公十三年》:“ 晋 荐饥。”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连岁不熟曰荐。”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2.见“ 荐饥 ”。 3.亦作“ 荐飢 ”。连年灾荒;连续灾荒。荐,通“ 洊 ”。《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或恐极阳生阴,秋多雨水,年復不登,人将无颜。如又荐飢,为虑更甚。”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担粥》:“ 道光 癸巳, 林文忠公 抚 吴 ,冬荐饥。”
- 饥苦
jī kǔ
饥荒困苦。
- 苦饥
kǔ jī
困于饥饿;很饿。
- 饥馑荐臻
jī jǐn jiàn zhēn
饥馑:饥荒;荐臻:接连到来。连年灾荒不断。
- 饥肠雷鸣
jī cháng léi míng
肚子饿得象打雷一样响。形容腹内无食,十分饥饿。
- 饥肠
jī cháng
1.飢饿的肚子。 2.飢饿的肚子。饥,通“飢”。
- 肚饥
dù jī
客家话和广西灵山县武利镇方言,肚饥·即的意思。
- 饥耗
jī hào
谓年岁饥馑,存粮损耗。 汉 王充 《论衡·治期》:“案 桀 紂 之时,无饥耗之灾。”
- 饥羸
jī léi
1.飢饿瘦弱。 2.指飢饿瘦弱之民。 3.飢饿瘦弱。饥,通“飢”。
- 饥罢
jī bà
飢饿疲惫。罢,通“ 疲 ”。
- 饥约
jī yuē
飢饿困窘。 《墨子·节葬下》:“上士操丧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苟其飢约,又若此矣。”《墨子·非儒下》:“夫飢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
- 饥窘
jī jiǒng
1.飢饿困窘。 2.飢饿困窘。饥,通“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