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风
guān fēng
1.涉及风趣,有趣味。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2.观看风景。《西游记》第七二回:“ 八戒 道:‘师兄好不通情!师父在马上坐得困了,也让他下来关关风是。’ 三藏 道:‘不是关风;我看那里是个人家,意欲自去化些斋吃。’” 3.说话时,用唇齿阻控发音气流。《安徽文学》1980年第6期:“他的门牙跌掉了一个,掉了右边的那一个,说话不大关风。”
- 风关
fēng guān
手掌侧面前沿、靠大拇指边,食指第一节,即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
- 兰风蕙露
lán fēng huì lù
有蕙兰一样高贵的风范和纯美的内心。多比喻女子品德高尚,高风亮节。
- 六合同风
liù hé tóng fēng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 古指天下各处的风俗教化完全一样。
- 四六风
sì liù fēng
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发病多在出生后四天至六天。如:孩子的脐带带进脏东西,得了四六风,抽死啦!
- 八方风雨
bā fāng fēng yǔ
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 八面来风
bā miàn lái fēng
一个成语典故。比喻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意见和其他资源。
- 八风水
bā fēng shuǐ
五行家所谓八方之气所凝结成的露水。
- 八风曲
bā fēng qǔ
即八风舞。
- 八节风
bā jié fēng
即“八风”。详“ 八风 ”。
- 八风穴
bā fēng xué
八风穴是中医针灸的穴位之一,在足背侧,第一~五趾间。
- 八风舞
bā fēng wǔ
舞名。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 钦明 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 钦明 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 卢藏用 嘆曰:‘是举五经扫地矣。’”《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 祝钦明 所作《八风舞》,非 春秋 鲁 大夫 众仲 所谓舞者所以节八音行八风者也,借八风之名,而备诸淫丑之态耳。” 元 程自修 《岁云暮矣》诗:“乡里小儿《紇那歌》,前辈先生《八风舞》。”
- 八风
bā fēng
1.八方之风。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 襄 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 八音 ”。 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 唐 王维 《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宋 范成大 《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 岭南羽衣女士 《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 兜风
dōu fēng
1.指挡住、迎住或拢住风 2.乘车、船或骑马兜圈游逛
- 风光大葬
fēng guāng dà zàng
指举行的隆重葬礼。
- 风光秀丽
fēng guāng xiù lì
"表示该地区风景美丽,气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