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潦
fēng liáo
风灾和涝灾。 《元史·世祖纪四》:“己未, 檀 顺 等州风潦害稼。”
- 風韻
fēng yùn
1.亦作“ 风韵 ”。 2.风度,韵致。《晋书·桓石秀传》:“ 石秀 ,幼有令名,风韵秀彻。” 唐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诗:“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李广田 《画廊集·记问渠君》:“山光水色,都无改于昔日的潇洒风韵。” 3.形容仪态优美。后多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 张时 年少风韵,又善谈笑。” 元 张可久 《锦橙梅》曲:“颤巍巍的插著翠花,宽绰绰的穿著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嗏。”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标緻,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风韵一发动人哩。”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但凡妇人家,天姿与风韵,两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没风韵,却像箇泥塑美人。”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爱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显露着 江 浙 女人的风韵。” 4.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情趣。《北史·杨素传》:“ 素 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 番州 刺史 薛道衡 ,词气颖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沉业富 ﹞工行书,风韵天然。”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它里面写的多是超现实的东西,充满着超现实的风韵。” 5.谓食品的风味。 宋 陶穀 《清异录·十远羹》:“忌入别物,恐伦类杂则风韵去矣。” 金 许道真 《眼儿媚》词:“浊醪篘得玉为浆,风韵带橙香。” 元 陈德和 《落梅风·陶穀烹茶》曲:“试烹来是觉风韵美,比羊羔较争些滋味。” 6.指风声。 唐 刘禹锡 《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月光摇浅瀨,风韵碎枯菅。”
- 風電
fēng diàn
1.风和电。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风电之驰,诚难可驻。”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假矣生民,何其夭脆,譬彼风电,同诸泡沫。” 2.比喻变化迅速。 南朝 梁 陆倕 《志法师墓志铭》:“哀兹景象,愍此风电。”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鸞车速风电,龙骑无鞭策。”
- 風醋
fēng cù
形容风韵美好动人。《敦煌曲子词·洞仙歌一》:“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壻,向緑窗下左偎右倚。”参阅 任二北 《敦煌曲初探》。
- 風透
fēng tòu
1.谓充分透现出来。《太平广记》卷二○六引 南朝 梁 袁昂 《书评·蔡邕》:“ 蔡邕 书,骨气风透,精爽入神。” 2.风充分透入。 明 史叔考 《醉罗歌·题情三阕》曲:“月上月上梧桐树,风透风透碧纱厨。”
- 風車雲馬
fēng chē yún mǎ
见“ 风车雨马 ”。
- 風衢
fēng qú
畅达的大道。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诗:“风衢通閬苑,星使下层城。” 唐 孟郊 《靖安寄居》诗:“万马踏风衢,众尘随奔车。”
- 風蛤
fēng gé
蛙的一种。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 沅陵 胡宰留 , 栝苍 人,闻之,亟令人捉去。谓其乡里以为珍品,名曰风蛤。”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下·蛙》:“ 世南 过 眉州 ,见水滨大虾蟆,两两相负,牢不可拆,乡里以为珍品,名曰风蛤。”
- 風虎雲龍
fēng hǔ yún lóng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宋 王安石 《浪淘沙令》词:“ 汤 武 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笑谈中。”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四折:“ 伊尹 有相 汤 的贤, 武王 有伐 紂 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了一枕南柯梦。”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严嵩庆寿》:“欢乐,会风虎云龙,羽翼相从胆气豪。”参见“ 风从虎,云从龙 ”。
- 風藥
fēng yào
1.医风湿病的药。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丑]肚饥腰又疼![末]赠几贴风药与你吃。” 2.吃了使人疯癫的药。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 铁拐 云] 金安寿 ,早早跟我出家去来。[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 3.泽兰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泽兰》。 4.石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石南》。
- 風起雲蒸
fēng qǐ yún zhēng
大风吹起,云朵涌集。 比喻事物迅猛兴起,声势浩大。《史记·太史公自序》:“ 秦 失其政,而 陈涉 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 秦 族。”亦作“ 风兴云蒸 ”。《后汉书·冯衍传下》:“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 風脆
fēng cuì
谓枯干易断。明 刘炳 《与子昇弟观捕鱼》诗:“柳条风脆已梳黄,潮落溪毛石露梁。”
- 風習
fēng xí
风俗习惯。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风习使之然,诗书狥然诺。”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 毛西垣 ﹞客游 贵阳 时,取 黔中 苗 俗事,以其族类举之,各为咏歌,成《竹枝》百首,多言男女配合可嗤笑事,而其他风习皆具焉。”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在而今的 雒家庄 上,那套相沿多年的风习全都改了。”
- 風篁
fēng huáng
1.谓风吹竹林。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 唐 郑谷 《少华甘露寺》诗:“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檜风篁远近闻。” 清 杨焯 《游弁山资福寺呈霞彻师》诗:“一片风篁拥翠微,晚鐘初动白云稀。” 2.指风吹篁竹发出的声响。 明 屠隆 《昙花记·尼僧说法》:“瓶水初澄,炉香正裊,簷角风篁清籟。” 3.即 风篁岭 。岭下 龙井 产名茶。 清 龚自珍 《会稽茶》诗:“茶星夜照 越 江明,不使 风篁 负重名。”参见“ 风篁岭 ”。
- 風瓢
fēng piáo
指水瓢。 古代常用以借指隐居生活。 唐 罗隐 《许由庙》诗:“高掛风瓢濯 汉 滨,土阶三尺愧清尘。” 元 虞集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诗之二:“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餘。”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溪饮庵》诗:“斸苔傍溪居,春来泉脉动。喧寂两俱忘,风瓢聊可用。”
- 風生獸
fēng shēng shòu
传说中的神兽名。《海内十洲记·炎洲》:“ 炎洲 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貍。张网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铁鎚锻其头数十下乃死,而张口向风,须臾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