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庭
fēng tíng
指庭院。 南朝 齐 谢朓 江革 等《阻雪连句遥赠和》:“风庭舞流霰,冰沼结文澌。” 唐 白居易 《闲坐看贻诸少年》诗:“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 元 方澜 《早秋夜坐》诗:“尘陌闻鐘静,风庭洒顶凉。”
- 風流座
fēng liú zuò
犹风月场。南朝 梁 江洪 《为傅建康咏红笺》:“不值情牵人,岂识风流座。” 唐 韩翃 《送万巨》诗:“红牋色夺风流座,白苧歌倾翰墨塲。”
- 風幹
fēng gàn
指人的风骨和才干。《新唐书·卓行传·司空图》:“父 舆 ,有风干。”
- 風平波息
fēng píng bō xī
没有风浪。 比喻平静无事。《四游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 武当山 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民感神恩。”
- 風幡
fēng fān
亦作“ 风旛 ”。风中的旗幡。《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师寓止廊廡间。暮夜风颺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復醻答,未曾契理。师曰:‘可容俗疏輙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后用为典实。 宋 陆游 《示客》诗:“风旛毕竟非心境,瓦砾何妨是道真。”
- 風幕
fēng mù
即风幔。宋 周邦彦 《风流子·秋怨》词:“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参见“ 风幔 ”。
- 風幔
fēng màn
挡风的帷幕。 唐 杜甫 《客旧馆》诗:“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宋 苏轼 《上元夜过赴儋守台独坐有感》诗:“静看月窗盘蜥蜴,卧闻风幔落伊威。”
- 風幃
fēng wéi
- 風帽
fēng mào
1.古代一种御寒挡风的帽子。 今亦指连在大衣上挡风的帽子。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二:“若使 红儿 风帽戴,直使 瑶池 会上看。” 宋 范成大 《正月十四日雨小集夜归》诗:“灯市凄凉灯火稀,雨巾风帽笑归迟。” 冰心 《分》:“他两臂直伸着,头面埋在青棉的大风帽之内,臃肿得像一只风筝!” 2.通风设备之一。装于屋面、车顶等通风口或排风管上。
- 風月常新
fēng yuè cháng xīn
指 唐 开元 初进御的宫人臂上所印的记纹。 谓情爱长久如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风月常新印宫人臂》:“ 明皇 开元 初,宫人被进御者,曰印选。以绸繆记印於臂上,文曰:‘风月常新’。印毕渍以桂红膏,则水洗色不退。”
- 風帳
fēng zhàng
古时菜农用以防风保温,维护植物生长的一种设备。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二月·时品》:“菠薐於风帐下过冬,经春则为鲜赤根菜,老而碧叶尖细,则为火焰赤根菜。”
- 風帘
fēng lián
指酒帘,酒旗。金 张建 《答华阴宋先觉》诗:“风帘摇曳桥南酒,烟树溟濛 渭 北天。”
- 風帆
fēng fān
1.船帆。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转眸已失 大小虎 ,须臾 沙角 风颿收。” 郭风 《叶笛集》:“我看见无数的双桅船,以它们的高耸的桅杆、红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风帆,张起或卷下的风帆,来装饰你的港口。” 2.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尝试倚楹而望,水光浮空,云日上下,风颿烟艇,飘忽晦明。”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徐闇公沉复斋中丞》诗:“南望 铜陵 又一山,风颿千尺鲸波间。” 艾芜 《海岛上》:“屋外一望无际的淡蓝色海面和几只茶褐色风帆,便像壁间的大画幅一样,明静而清新地摆在我的眼前。”
- 風布
fēng bù
形容事物风行,如风遍布。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皇 宋 闢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絃诵风布。”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教育之道,风布於邦畿。”
- 風嵐
fēng lán
指飘浮在山间的雾气。金 元好问 《云岩》诗:“浑沌日凿餘空嵌,漏天蒸湿绕风嵐。”
- 風山
fēng shān
1.谓如风吹山。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扬袂风山,举袖阴泽。” 张铣 注:“言侍从众,扬其衣袂,动山上草木,如风吹山也。举袖则蔽川泽,乃成其阴矣。”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有穴,风从中出,故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 风山 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出也。” 3.山名。在今 山西省 吉县 附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南逕 北屈县 故城西,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