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頭
fēng tóu
1.风的势头。 亦泛指风。 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武判官出师西征》:“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灯会元·罗山闲禅师法嗣·明招德谦禅师》:“一日天寒,上堂,众纔集。师曰:‘风头稍硬,不是汝安身立命处,且归暖室商量。’” 孙犁 《白洋淀纪事·蒿儿梁》:“这风头是这样劲,使他们站立不稳。” 2.比喻事态发展的趋势。特指与个人有利害关系的情势。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但见朋友当此风头,多是立脚不住,况欲望其负荷此道,传之方来,应是难準拟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看个风头,等个门路,若到了手,你我在这里也无益,不如大家下海去受用,不好么?”《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吴二 ﹞见面连赢了两条,甚为得意。那知风头好,人家都缩了注子。” 夏衍 《心防》第三幕:“我以为你们 刘先生 ,在风头上总还是避一避好,所谓君子不吃眼前亏。” 3.出头露面,显示自己。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十一:“ 素裳 看着她得意的笑脸,说:‘你真风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三章:“可是现在为了成为女诗人,她却成天读起 莎士比亚 来啦。而且成了校花--交际花。风头得很!”
- 髼頭
péng tóu
亦作“鬔头”。 头发散乱貌。《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这 西门庆 也不梳头洗脸,鬔头,披着绒衣,戴着毡巾,逕走到花园里 藏春阁 书房中。”
- 點頭
diǎn tóu
1.头微微向下一动。表示允许、赞成或领会等。 五代 齐己 《寄松江陆龟蒙处士》诗:“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红楼梦》第三五回:“ 黛玉 看了,不觉点头。”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四大爷!四大爷!没有你,简直什么也办不通!你说一句,大家必点头,别人说破了嘴也没有用!” 2.表示招呼。 宋 刘过 《送刘从周教授》诗:“还乡若有过从便,会尽人间只点头。”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从今后,不干己事休开口;我则索会尽人间只点头,倒大来优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会尽人情,点头亦属多事耳。” 3.唐 时科举中选者,主考于其姓名上用红笔点一下,谓之“点头”。《新唐书·苏晋传》:“及 裴光庭 知尚书,有过官被却者,就籍以朱点头而已。 晋 因榜选院曰:‘门下点头者更拟。’”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雍 与兄 朗 、 序 、 福 昆仲八人,皆昇籍进士,列甲乙科,尝号为‘点头 崔 家’。”
- 並頭蓮
bìng tóu lián
1.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莲花。清 陈淏子 《花镜·荷花》:“并头莲,红白俱有,一干两花。” 清 李渔 《风筝误·拒奸》:“二小姐,大小姐説,花缸里开了一朵并头莲,请你去一同赏玩。” 2.比喻男女好合或夫妻恩爱。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休拗折并头莲,莫掐杀双飞燕。”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妬》:“薰蕕误作并头莲,抹杀风流情性。”
- 滩頭
tān tóu
海(河)灘連接海(河)岸的地區。 是進攻登陸作戰中首先搶占的陣地
- 出人頭地
chū rén tóu dì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 髺頭
kuò tóu
犹束发。
- 點頭會意
diǎn tóu huì yì
1.形容机灵乖觉。 《水浒传》第七二回:“ 柴进 唤 燕青 ,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 燕青 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他是个点头会意的人,晓得渔船上生意淡薄,便想道:‘我怎好搅扰得他?’”《快心编》第六回:“心地也甚聪明,作事点头会意。” 2.表示允可、赞许。《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鸳鸯 的魂听了点头会意,便跟了 秦氏 可卿 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