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靮
biān dí
鞭子和马缰绳。 借指随从效力。
- 鞭辟
biān bì
1.鞭策;勉励。 2.剖析,分析。
- 赭鞭
zhě biān
1.相传为神农氏用以检验百草性味的赤色鞭子。 2.古代用为驱邪之物。
- 鞭草
biān cǎo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神农 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号 神农 也。”后因以“鞭草”为尝百草、知性味的典实。
- 箸鞭
zhù biān
驱马加鞭。意谓奋发向前。
- 鞭驽策蹇
biān nú cè jiǎn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 祖生鞭
zǔ shēng biān
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指 祖逖 )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 摇鞭
yáo biān
挥动马鞭。多谓远行。
- 鞭弰
biān shāo
鞭梢。
- 鞭帽
biān mào
唐 开元 、 天宝 年间妇女骑马时戴的胡帽。
- 鞭尸
biān shī
1.见“ 鞭尸 ”。 2.亦作“ 鞭尸 ”。《史记·伍子胥列传》:“及 吴 兵入 郢 , 伍子胥 求 昭王 。既不得,乃掘 楚平王 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遂以“鞕尸”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 唐 元稹 《楚歌》之三:“岂料奔 吴 士,鞭尸 郢 市门。” 清 顾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而《季布传》亦言:‘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盖止于鞭墓,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使后代之人,蔑弃人伦,讐对枯骨。”参见“ 鞭墓 ”。
- 小条鞭
xiǎo tiáo biān
指 明 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地方政府额外的科派和私征。
- 奋蹄扬鞭
fèn tí yáng biān
不用扬鞭自奋蹄,自觉性非常高。
- 电鞭
diàn biān
闪电。
- 鞭墓
biān mù
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 醉垂鞭
zuì chuí biān
词牌名。 调见 宋 张先词。参阅《词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