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箭
biān jiàn
1.一种放在竿上所缀铜环(溜子)中发射的箭。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一》:“鞭箭者,铜为溜子以发之。” 2.宋 代步兵的一种。《宋史·兵志一》:“ 雍熙 三年,选 两浙 兵为鞭箭,次等者为忠节鞭箭。”
- 鞭箠
biān chuí
1.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欧榘甲 《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 何其芳 《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 2.鞭打。《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终莫究其玅。”《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 刘师培 《悲佃篇》:“若输税逾期,则鞭箠之惨,无异于公庭。” 3.比喻督促、勉励。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从而崇拜之拥护之。” 4.征服,控制。 清 姚鼐 《书<货殖传>后》:“方 秦始皇 统一区夏,鞭箠夷蛮,雄略震乎当世。”
- 鞭简
biān jiǎn
鞭和简,古代兵器。
- 笼鞭
lóng biān
犹挥鞭。谓策马。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二:“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清 曹寅 《后陶留饮香河书屋》诗:“旧事隔城愁上马,新年驾节独君家。不辞半醉笼鞭去,待看北山桃杏花。”
- 笞鞭
chī biān
拷打。
- 鞭笋
biān sǔn
1.亦作“鞭笋”。 竹子地下茎上横生的芽。 2.见“鞭笋”。
- 笋鞭
sǔn biān
亦作“笋鞭”。边笋;竹的地下茎。
- 竹鞭
zhú biān
1.竹子的根茎 2.手柄部分为竹子的鞭子
- 秉鞭
bǐng biān
执鞭。 比喻执政。
- 祖鞭
zǔ biān
先着,先手。 今表勤奋、争先之意
- 蒲鞭示辱
pú biān shì rǔ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 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 驱石神鞭
qū shí shén biān
指造桥的神奇技艺。
- 鞭石
biān shí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2.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 鞭督
biān dū
1.谓鞭笞加以责罚。 古代一种轻刑。 2.鞭策督责。
- 着鞭
zhuó biān
鞭打,用鞭子赶。
- 皮鞭
pí biān
1.原料皮或编条革制的粗鞭 2.用皮条做成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