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霑赐
zhān cì
赏赐。
- 霑渍
zhān zì
沾污,弄脏。
- 霑沛
zhān pèi
见“ 霑霈 ”。
- 霑恩
zhān ēn
指受到帝王恩惠。
- 霑灑
zhān sǎ
1.亦作“ 霑洒 ”。 2.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电光夺目,驶雨霑洒。” 唐 杜甫 《伤春》诗之四:“岂无 嵇绍 血,霑洒属车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於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霑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洒频寒食,咫尺龙髯近帝旁。” 3.使人受惠。《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常慙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霑洒。”
- 霑污
zhān wū
犹弄脏。
- 霑汙
zhān wū
亦作“ 霑污 ”。犹弄脏。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一有霑污,人皆不食。” 宋 晏殊 《殢人娇》词:“罗巾掩泪,任粉痕霑污。”《老残游记》第九回:“只见那女子接过茶来,漱了一回口,又漱一回,都吐向炕池之内去,笑道:‘今日无端谈到道学先生,令我腐臭之气,霑污牙齿。’”
- 霑接
zhān jiē
1.接待。 2.相与;相处。
- 霑濡
zhān rú
1.沾湿。 2.浸渍;湿润。 3.谓蒙受恩泽、教化。
- 霑命
zhān mìng
受命。
- 霑渥
zhān wò
浸润,滋润。
- 霑逮
zhān dǎi
赏赐所及。
- 霑赏
zhān shǎng
赏赐。《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兵千人听监使取十人自卫,有功随例霑赏。”
- 霑贷
zhān dài
恩贷。谓皇帝下令蠲免赋税。
- 霑竊
zhān qiè
谦词。 非分获得。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 敬 之庸劣,不敢附於古之君子,霑窃微禄近二十年,不敢谓不用於世。”
- 霑洽
zhān qià
1.雨水充分地使土地浸润。《周书·于翼传》:“即日澍雨霑洽,岁遂有年。”《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今四郊雨已霑洽,独京城微少。” 明 张居正 《贺灵雨应祈表》:“甘澍溥零,远近霑洽。” 2.普遍施惠使受益。《周书·晋荡公护传》:“霈然之恩,既以霑洽,爱敬之至,施及傍人。”《南史·循吏传·杜慧度》:“为政纤密,有如居家,由是威惠霑洽,姦盗不起。” 宋 司马光 《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又国家旧制,每遇郊禋,大賚四海,下逮行伍,抚不霑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