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霑体涂足
zhān tǐ tú zú
身体沾湿,足涂污泥。 状农田劳动的辛苦。
- 霑丐
zhān gài
使人受益。
- 霑饰
zhān shì
1.浸染润饰。谓熏陶教化。 2.滋润。
- 霑黏
zhān nián
沾湿黏附。
- 霑霔
zhān shù
指雨水的洒落下降。
- 霑涴
zhān wò
沾污;弄脏。
- 霑露
zhān lù
1.被露水沾湿。 2.露水;露珠。
- 霑霈
zhān pèi
亦作“ 霑沛 ”。 雨水充分地浸润土地。喻恩泽普降。 唐 李邕 《淄州刺史谢上表》:“雨露深仁,霑霈及於萧艾。”《旧唐书·文宗纪下》:“是夜,大雨霑霈。”《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帝以久旱,忧形於色,减膳撤乐,徧走羣望。及是霑沛,帝作《甘雨应祈诗》,近臣毕和。”
- 霑足
zhān zú
1.《诗·小雅·信南山》:“既霑既足。”后以“霑足”指雨水充分浸润土壤。 2.谓普遍受惠得益。
- 霑赉
zhān lài
赏赐。《南史·宋纪中·孝武帝》:“郡守邑宰及人夫从蒐者,普加霑賚。”《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自中兴以来,羣下无復赐物,至是,始有新铸大钱,百官、六军霑賚有差。”《宋史·杨亿传》:“帝( 宋太宗 )知其贫,屡有霑賚。”
- 霑滞
zhān zhì
黏附。
- 霑润
zhān rùn
滋润。亦以喻恩泽。
- 霑洗
zhān xǐ
沾湿洗涤。
- 霑洒
zhān sǎ
1.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電光奪目,駛雨霑灑。” 唐 杜甫 《伤春》诗之四:“豈無 嵇紹 血,霑灑屬車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見志,豈泛濫之故,使人擊節霑洒,彈指追念,良有謂焉。”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 2.使人受惠。《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常慙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霑灑。”
- 霑沐
zhān mù
1.蒙受恩泽。 2.浸润;滋润。
- 霑惹
zhān rě
犹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