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雉羽
zhì yǔ
1.雉的羽毛。 色泽鲜艳,古人服饰仪仗常用以为饰。 2.指代仪仗。
- 雉经
zhì jīng
自缢。雉,通“ 絼 ”。《国语·晋语二》:“ 驪姬 退, 申生 乃雉经於 新城 之庙。”《礼记·檀弓上》“再拜稽首乃卒” 汉 郑玄 注:“既告 狐突 ,乃雉经。” 孔颖达 疏:“雉,牛鼻绳也。 申生 以牛绳自縊而死也。”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强者鹿鋌,弱者雉经。”《花月痕》第四四回:“一霎火光秽除蝉蜕,廿年孽债魂断雉经。”
- 穷雉
qióng zhì
指偏僻的城邑。雉,指城。
- 秭雉
zǐ zhì
鸟名。即子规。
- 科雉
kē zhì
刚出窠之雉,幼雉。
- 禾雉
hé zhì
即禾鸡。
- 雉省
zhì shěng
指尚书省。宋 梅尧臣 《次韵王舍人忆省中小桃寄江学士》:“凤池人忆去年艷,雉省客无今日狂。”参见“ 雉门车 ”。
- 百雉
bǎi zhì
1.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 春秋 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 郑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 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2.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 唐太宗 《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餘。” 3.借指城墙。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唐 刘禹锡 《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诗:“百雉归云过,千峯宿雨收。” 明 高攀龙 《王侯祠两庑记》:“当寇之炽也,百雉而外,白骨矣。” 清 陈梦雷 《泉郡夜半闻警》诗:“ 细柳 军威肃, 金墉 百雉牢。”
- 白雉
bái zhì
1.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晋 左思 《蜀都赋》:“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见,所谓大乐必易是也。” 2.白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白鹇》。
- 雉涧
zhì jiàn
山谷名。相传 南朝 梁 罗子锺 埋葬此处,化而为雉,故名。
- 泽雉
zé zhì
1.生长于沼泽地的野鸡。 2.乐府杂曲名。
- 楼雉
lóu zhì
城楼与城堞。 亦泛指城墙。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陈书·侯安都传》:“ 天嘉 三年夏,潦,水涨满, 安都 引船入堰,起楼舰与 异 城等,放拍碎其楼雉。”《南史·萧方等传》:“ 方等 又劝修筑城栅,以备不虞,既成,楼雉相望,周回七十餘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二:“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餘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 雉楼
zhì lóu
城楼。
- 桑雉
sāng zhì
1.上古商帝太戊时,“祥桑”朝生而暮大如拱,太戊惧,大臣伊陟劝太戊修德而“祥桑枯死”。 2.汉鲁恭(字仲康)为中牟令,行德政。上司遣使察访,恭与来使行至田间,坐桑下小憩,有雉停身旁。旁有儿童。使曰:“儿何不捕之?”儿曰:“雉方将雏。”使矍然而起,盛赞鲁恭“化及鸟兽”,使“竖子有仁心”。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桑雉”为施行仁政,普及教化的典实。
- 枭雉
xiāo zhì
古代博戏的两种彩名。亦代指博具。
- 新雉
xīn zhì
即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