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陵
liù líng
指 永思陵 、 永阜陵 、 永崇陵 、 永茂陵 、 永穆陵 、 永绍陵 ,乃 南宋 高宗 、 孝宗 、 光宗 、 宁宗 、 理宗 、 度宗 的陵墓,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东十八公里之 宝山 (又名 攒宫山 )。明 贝琼 《穆陵行》:“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 明 徐渭 《岳公祠》诗:“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 清 杨焯 《阎妃功德院法堂鼓》诗:“六陵真骨知何处?留得 阎妃 一鼓皮。”
- 逄伯陵
páng bó líng
逄姓出自姜姓,上古炎帝之后,起源于6000年前。
- 京陵
jīng líng
1.高丘大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鳩藪泽,辨京陵。” 杜预 注:“辨,别也。絶高曰京,大阜曰陵,别之以为冢墓之地。” 2.指皇陵。《宋书·文帝纪》:“二月乙卯,行幸 丹徒 ,謁京陵。”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昌镇》:“﹝ 昌镇 ﹞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係至重。”
- 五陵豪气
wǔ líng háo qì
指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 二陵
èr líng
即二 崤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 人御师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辟风雨也。” 杨伯峻 注:“二陵者, 东崤山 与 西崤山 也。” 唐 刘长卿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诗:“途经百战后,客过二陵稀。”
- 陵阙
líng què
1.山陵和城阙。《文选·谢混<游西池诗>》:“回阡被陵闕,高臺眺飞霞。” 张铣 注:“陵,山陵;闕,城闕。”《南齐书·褚渊王俭等传论》:“市朝亟革,宠贵方来,陵闕虽殊,顾眄如一。” 2.指皇帝的陵墓。阙,陵墓前的牌楼。 唐 李白 《忆秦娥》词:“西风残照, 汉 家陵闕。” 宋 徐积 《代人进太皇太后挽词》之五:“路指新陵闕,窗留蒨简书。” 明 何景明 《皇陵》诗:“陵闕皇灵閟,山河王气遥。” 清 顾炎武 《十庙》诗:“骑士处高庙,陵闕来牛羊。”
- 陵愤
líng fèn
骄浮愤激。 《晋书·孙楚传论》:“违逊让之道,肆陵愤之气,丁年沉废,谅自取矣。”
- 陵峦
líng luán
1.攀越山峦。 2.丘陵峰峦。
- 陵诋
líng dǐ
欺侮诋毁。
- 裕陵
yù líng
1.古代帝王陵墓名。 (1) 金显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县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石门山 东,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县 西北 昌瑞山 。 2.宋 人对 神宗 的习惯称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楼钥 《跋汪季路书画·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 裁决庶政,动出亲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画一来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
- 夏水襄陵
xià shuǐ xiāng líng
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 坟陵
fén líng
1.帝王的陵墓。 2.代指祖先。
- 诃陵国
hē líng guó
古南海国名。
- 冯陵
féng líng
1.亦作“ 冯凌 ”。进迫;侵陵。《左传·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於时 宋 兵冯陵,旗鼓侵逼。”《新唐书·郭子仪传》:“比 吐蕃 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楚 自 若敖 蚡冒 以来,世修其政,冯陵 江 汉 ,积岁年。”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敌势冯凌,那杀气漫天説也惊。”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生。” 2.凌驾,超越。 宋 沉遘 《代人奏请更定科场约束状》:“剽薄后进,则冯凌於上。” 3.意气发扬貌。 唐 杜甫 《今夕行》:“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卢。” 明 文徵明 《除夜》诗:“少日冯陵都遣却,只将双髩待明朝。” 4.犹凭持。《宋书·谢晦传》:“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政事,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
- 陵冒
líng mào
冒犯。
- 侵陵
qīn líng
见“ 侵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