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阑干
lán gān
1.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2.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横流的样子
- 阑珊
lán shān
1.衰减;消沉。 2.暗淡;零落。 3.残,将尽。 4.零乱;歪斜。 5.窘困,艰难。
- 阑尾假
lán wěi jiǎ
形容一些法定假期,被一些单位当做可有可无的阑尾“割”掉,导致该享受假期福利的公众无法享有休假的权利。
- 阑出
lán chū
1.无凭证擅自出边关。后泛指不受约束,擅自出疆界。《史记·汲郑列传》:“愚民安知市买 长安 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阑,妄也。律, 胡 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关。虽於京师市买,其法一也。’ 瓚 曰:‘无符传出入为阑。’”《汉书·匈奴传上》:“ 汉 使 马邑 人 聂翁壹 间阑出物与 匈奴 交易。”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私出塞交易。”《宋史·太宗纪一》:“詔: 河 南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违者论罪。” 清 戴名世 《<办苗纪略>序》:“ 苗 故嗜杀好劫掠,至是忿怒,遂阑出为边患,往往执兵民,要金帛赎取。” 2.谓任意删除应有的内容。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王茂传>有潘妃事》:“ 东昏侯 潘玉儿 自縊事……但当入 潘 传中,乃 潘 则无传,而反叙於《王茂传》,阑入阑出,全非史法。”
- 阑得
lán de
拾到;捡到。
- 阑楯
lán dùn
栏杆。
- 阑夕
lán xī
夜将尽。
- 阑语
lán yǔ
妄语。
- 阑删
lán shān
衰减。
- 阑入
lán rù
擅自闯入
- 阑遗
lán yí
1.遗失。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诸拾得阑遗物,当日送纳虞侯者,五分赏一。”《新唐书·百官志一》:“阑遗之物,揭於门外,牓以物色,期年没官。” 宋 李纲 《与向伯恭龙图书》:“当于事定威行之后,置一官司,出文榜,立限期,俾得阑遗之物一钱以上并自陈纳。过期因事彰露,为人告发,并置之法。” 2.遗漏。《元史·世祖纪五》:“括诸寺阑遗人口。”《元史·世祖纪八》:“辛巳, 大都 立 蒙古 站屯田,编户岁输包银者及 真定 等路阑遗户,并令屯田。”
- 阑槛
lán jiàn
栏杆
- 阑单
lán dān
1.亦作“阑殫”。 疲软委顿貌。 2.破碎貌。 3.唐代的一种刑具。
- 阑风伏雨
lán fēng fú yǔ
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 阑散
lán sàn
1.消沉;衰减。 唐 元稹 《春游》诗:“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 2.冷落。 元 马彦良 《一枝花·春雨》套曲:“凄凉也古墓上催春子规,阑散了緑阴中巧舌黄鸝。” 3.窘困,艰难。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这廝阑散了虽离我眼底,忔憎着又在心头。”
- 阑残
lán cán
将尽;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