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银
kè yín
1.税金。清 林则徐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年应抽解课银二万四千一百一十四两零,载在《户部则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每觔场价不过七八文,课银不过三釐多;运到 汉口 ,便每觔要卖五六十文不等。”《清史稿·食货志四》:“命 长芦 、 两淮 每引加五十斤,免纳课银。” 2.锞银,银锭。课,用同“ 錁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四折:“暗寄课银五百锭在老友 李茂卿 处,与男 扬州奴 困穷日使用。”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有夫 李德昌 ,将带资本课银一十锭,贩 南昌 买卖,前去一年,并无音信。”
- 响金白银
xiǎng jīn bái yín
成色好的金银。亦泛指银子。
- 出炉银
chū lú yín
颜色名。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出炉银》:“退红即今之粉红色,所谓久出鑪银也。按 李斗 《扬州画舫録》,则以肉红为退红,与粉红不同。又云,浅红白色曰出鑪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 伯衡 道:‘不是我要买,老太太交代,袍料要出炉银颜色的呢。’”
- 戤银
gài yín
抵押银两。
- 丁银
dīng yín
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
- 价银
jià yín
指物品、产业按价买卖所应收付的银两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官人家赊了小人棺材,幸赐价银则箇。”《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你作速看下一所房子,价银或是二百两、三百两,都可以,你同弟妇搬进去住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恐怕他与店裡的帐目不符,就教他另外立一个暗记号,开支了那七八十吨的价银就是了。”
- 响钞精银
xiǎng chāo jīng yín
成色高的银子。
- 轻齎银
qīng jī yín
元 明 以来,税粮、漕粮、马草等折收银两的部分,叫“轻齎银”。清 代漕粮加征的耗米,除随船给运四斗外,其余耗米折征银两,并按兑运远近规定数额。见《清史稿·食货志三》。《明史·食货志三》:“轻齎银者, 宪宗 以诸仓改兑,给路费,始各有耗米;兑运米,俱一平一鋭,故有鋭米;自随船给运四斗外,餘折银,谓之轻齎。”
- 赎银
shú yín
用以赎罪的银钱。
- 乞银
qǐ yín
鲜卑 语称马。
- 劳银
láo yín
劳金;工钱。
- 赁银
lìn yín
劳动报酬,工钱。
- 红剥银
hóng bāo yín
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
- 赔银
péi yín
旧时陋俗。指 广东 一些地方,女子为不落夫家而为夫娶妾。
- 廪银
lǐn yín
指在学生员向官府领取的折算成银两的膳食津贴。
- 屙金溺银
ē jīn niào yín
比喻生存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