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铃声
líng shēng
传统意义如上下课铃声等,现在多指手机铃声。
- 铃医
líng yī
旧时游走各处,手摇串铃召唤病家治病的医生。又称走方郎中。
- 铃铛
líng dang
专指因受外力摇晃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有骡马系带的、儿童玩的或做服饰的。《清会典事例·兵部·军器》:“铃鐺十五年更换,风绳三年更换。” 老舍 《骆驼祥子》一:“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 菡子 《源远流长》:“我要在下面扯绳子响铃铛,你们就按着铜柱死劲往下捶。”
- 铃钹
líng bó
即碰铃。 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形似小碗,两个为一副,左右手各持一个,相碰发音。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
- 铃柝
líng tuò
1.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2.借指巡逻、警卫。 3.摇铃击柝。 4.犹号令、纪律。
- 铃绦
líng tāo
即铃索。
- 铃子
líng zǐ
1.铃铛。 2.铃子香的花。
- 铃驺
líng zōu
系铃的马。
- 铃杵
líng chǔ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 《宋史·外国传六·天竺》:“ 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手中摇着铃杵,口里念四句口号。”
- 铃兰
líng l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开钟状小花,向下垂,形状像铃,白色。 结浆果,红色,球形,可以入药。
- 铃下
líng xià
1.指侍卫、门卒或仆役。汉 应劭 《汉宫仪》:“太常驾四马,主簿前车八乘,有铃下、侍阁、辟车、骑吏、五百等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王敦 在 武昌 ,铃下仪仗生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布 ( 吕布 )屯 沛城 西南,遣铃下请 灵 ( 纪灵 )等。” 胡三省 注:“铃下,卒也,在铃阁之下,有警至则掣铃以呼之,因以为名。” 2.太守的敬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云第下。”
- 铃毦
líng ěr
亦作“ 铃眊 ”。一种毛羽结成的织物,四周缀铃。
- 铃铎
líng duó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3.铃铛。
- 铃辕
líng yuán
长官的公署或临时驻地。
- 铃铛心
líng dāng xīn
比喻易受外界影响摇摆不定的态度。
- 铃箭
líng jiàn
响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