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挝钞
wō chāo
捞钱。
- 奏钞
zòu chāo
唐 宋 时门下省所用文书之一种。
- 清稗类钞
qīng bài lèi chāo
- 钞角
chāo jiǎo
元 纸币的俗称。
- 响钞精银
xiǎng chāo jīng yín
成色高的银子。
- 钞买价
chāo mǎi jià
指银行买入外币现钞、客户卖出外币现钞的价格,结汇汇率。
- 影钞
yǐng chāo
谓摹写旧时刻本、写本,点画、行款悉依原式。
- 交钞
jiāo chāo
金 元 两代发行的纸币。 金 海陵王 贞元 二年(公元1154年)以国内铜少,仿 宋 交子成法,命户部尚书 蔡松年 主持印制,与铜钱并行。分大小两类,大钞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种;小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种。诸钞与钱并行,得听便支钱,或纳旧换新。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 元太宗 八年亦曾发行。 世祖 中统 元年又发行“中统交钞”,使用较久。 顺帝 至正 十年复发行“至正交钞”。参阅《金史·食货志三》。
- 户钞
hù chāo
农户缴纳税款后取得的收据。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原编·刘相邻证》:“丞相 刘沆 知 衡州 日,有大姓 尹 氏,欲买邻人田,莫能得,邻人老而子幼,乃伪为券。及邻人死,即逐其子。讼二十年,不得直, 沆 至,又诉, 尹 氏出积岁户钞为证。 沆 曰:‘若田百顷,户钞岂特收此乎?’”
- 钞截
chāo jié
抄掠拦劫。
- 小钞
xiǎo chāo
1.金代纸币的一种,“大钞”对言。 大钞以“贯”为单位,小钞以“文”为单位。 2.泛称小面额的纸币。
- 钞夺
chāo duó
抢劫掠夺。
- 大钞
dà chāo
金 代一种面额较大的纸币名。 《金史·食货志三》:“ 贞元 间既行钞引法……印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等谓之大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谓之小钞,与钱并行,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
- 侵钞
qīn chāo
见“ 侵抄 ”。
- 攻钞
gōng chāo
亦作“ 攻抄 ”。侵扰掳掠。
- 摘钞
zhāi chāo
亦作“ 摘抄 ”。择要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