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録
zǔ lù
佛教禅宗所记祖师言谈的语录。
- 舍短録长
shě duǎn lù cháng
见“ 舍2短取長 ”。
- 知録
zhī lù
官名。 “知録事参军”的省称。为一种属官,掌管文书,纠查府事等。至 元 代不设。 宋 沉括 《梦溪续笔谈》:“ 成都府 知録,虽京官,例皆庭参。”《朱子语类》卷一○六:“某 南康 临罢,有跃马於市者,踏了一小儿将死……次日以属知録。晚过廨舍,知録云:‘早上所喻,已栲治如法。’”
- 督録
dū lù
正式记录;讯视记录。
- 真録
zhēn lù
指道教的符箓。
- 省録
shěng lù
1.省察。 《后汉书·班超传》:“故 超 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録。” 2.视察并登记。《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 唐 颜师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东 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寃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3.记忆;注意。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容书》:“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復省録。” 宋 陆游 《得赵若川书因寄》诗:“老病闭门谁省録,因风时肯问何如。”
- 録相
lù xiāng
见“ 録像 ”。
- 目録
mù lù
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记录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内容与收藏等情况,或列出书刊的篇章等目次,以供读者检索之用的工具。前者按形式可分为卡片式目录和书本式目录两种;后者多载于书刊的正文前面。《汉书·叙传下》:“ 刘向 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録,略序洪烈。” 南朝 梁 沉约 《上<宋书>表》:“谨条目録,诣省拜表奉书以闻。” 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録三十卷。”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前有目录,始自 同治 庚午,终于 民国 丁巳。”
- 録目
lù mù
目录。
- 録白
lù bái
宋 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 登科録
dēng kē lù
唐代有"登科记"﹐宋以后名"登科録"﹐亦称"题名録"。
- 登録
dēng lù
1.刊登。 邹鲁 《中国同盟会》:“各同志条陈新会章程稿,皆发交本党机关报登录,以供同志观览辩难。” 2.指登记录用。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五条颜色的商标已登录了将近二十年,然而斗争中心的产业问题是怎么样?”
- 班朝録
bān cháo lù
记载朝中官员职位、姓名的册子。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 绍熙 四年冬,客从中都来,持所抄《班朝録》一编相示,盖朝士官职姓名也。”
- 録牒
lù dié
名册。
- 録爵
lù jué
谓享受爵禄,为官。
- 照録
zhào lù
谓不作改变、不加润饰地记载原话或誊写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