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采
jiàn cǎi
亦作“鉴采”。 审察并采用。
- 采録
cǎi lù
1.采纳录用;采纳。《后汉书·陈蕃传》:“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採録,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 唐 蒋防 《霍小玉传》:“鄙拙庸愚,不意顾盼,倘垂採録,生死为荣。” 2.搜求摘录。 明 王守仁 《<朱子晚年定论>序》:“徒守 朱子 中年未定之説,而不復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輒採録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志。”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修志》:“余因请之司寇,閲新志所未载者,为採録一编,名曰《梁溪补志存稿》,以俟后来云。” 3.采集记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 隋 世古书存者尚伙, 炫 所采録,必多可补前史之缺。”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之一:“僕近辩正《周礼》,始成书,欲脩邑先达事行为人物记,无相辅者,恐未易采録。” 刘师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隋志》又有《文章志》,不著撰名,《世説》 刘 注,亦多采録。”
- 采侯
cǎi hòu
1.指彩绘的箭靶。《周礼·考工记·梓人》:“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 郑玄 注:“五采之侯,谓以五采画正之侯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宾射及正鹄解》:“采侯者,大射之侯也。” 2.宋 宋祁 的别称。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惟 天圣 二年,省试采侯诗, 宋尚书 祁最擅场,其句有‘色映堋云烂,声迎羽月迟’,尤为京师传诵,当时举子,目公为 宋采侯 。”
- 鸾采
luán cǎi
鸾羽的文采。比喻艳丽的色彩。
- 野采
yě cǎi
谓采集野生可食植物。
- 采色
cǎi sè
1.指绚丽的颜色。 2.神色,容态。 3.文辞的色采。 4.指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风味。
- 虹采
hóng cǎi
指彩旗。
- 鸠采
jiū cǎi
搜辑。
- 霜采
shuāng cǎi
见“ 霜彩 ”。
- 颇采
pō cǎi
稍微采用。 《史记·六国年表序》:“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 战国 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 采食
cǎi shí
谓古代公卿大夫依靠封地为生。
- 释采
shì cǎi
见“ 释菜 ”。
- 采鳞
cǎi lín
1.彩色鳞片。 借指龙。 2.指建筑物上的彩色龙形雕饰。
- 采折
cǎi shé
采摘。
- 食采
shí cǎi
亦作“ 食菜 ”。享用封邑的租赋。
- 采艾
cǎi ài
1.民间习俗。 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 2.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 传:“艾所以疗疾。”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本作“ 採艾 ”。